鼻塞的时候,不少人会第一时间拿起含麻黄碱的滴鼻液——它能快速收缩鼻腔血管,让堵得慌的鼻子瞬间“通气”,但很多人没注意到,这种“快速见效”的背后,藏着容易被忽视的风险。这类药物会刺激交感神经,可能引起局部或全身不适,有约35%的使用者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不舒服。
短期用可能出现的反应
第一次用的人,可能会觉得鼻子有点烧得慌或者干干的,这种刺激感一般10-15分钟就自己缓解了。还有些人会出现全身反应,比如心跳变快(平均每分钟多8-12次)、轻微头疼或头晕。临床数据显示,约12%的使用者会出现反射性心率波动,安静的时候这种情况更明显。这些反应大多跟用的剂量有关,减少用药次数就能明显好转。
长期用的潜在风险
连续用超过3天(72小时),可能会引发“反跳性鼻塞”——就是鼻子里的血管对药物产生依赖了,不用反而更堵。研究发现,连续用5天后,鼻腔通气量会比刚开始下降23%。长期用的人里,约18%会出现焦虑、失眠,这是因为麻黄碱会兴奋中枢神经。更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用了之后,收缩压会平均升高5-8mmHg,对心血管系统是个潜在威胁。如果长期滥用,还可能患上“药物性鼻炎”,表现为鼻子一直堵,鼻腔黏膜慢慢萎缩。
特殊人群千万别用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用了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临床观察显示这类患者用药后心悸的发生率高达27%;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管调节功能不好,更容易出现药物在体内蓄积的情况;萎缩性鼻炎患者用了,会加重黏膜萎缩,导致鼻子的防御功能下降40%;运动员要特别注意,这类药物可能会让兴奋剂检测呈阳性;另外,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的患者,绝对不能用这类滴鼻液。
安全用滴鼻液的三个关键
- 控制用量:成人每次每个鼻孔滴不超过2滴,24小时内用的次数要少于5次(比如最多4次);儿童得根据体重调整剂量,一定要听医生的。
- 别用太久:连续使用不能超过3天,如果症状没缓解,赶紧去医院。要是确实需要延长用药时间,必须先让耳鼻喉科医生评估。
- 查清楚禁忌:用之前一定要确认自己没有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这些禁忌症;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用的时候要监测血压变化。
出现不舒服该怎么办
如果用了之后出现持续性头痛、明显心悸(心跳得特别快或乱),或者鼻子刺痛得厉害,要立刻停药,并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要是出现反跳性鼻塞,可以试试“交替鼻腔给药”的方法缓解——比如今天滴左边,明天滴右边,不要同时滴两边。建议大家建一个“用药记录”,把用药时间、剂量、出现的反应都记下来,同时监测自己的心率和血压变化。如果不舒服的情况很严重,一定要带着药品说明书及时去医院。如果已经得了药物性鼻炎,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慢慢减量停药,不能一下子停。
更安全的替代方法
生理盐水喷鼻剂可以作为基础的鼻腔护理,它的有效性已经被临床验证过,适合大多数人;如果是慢性鼻塞患者,可以尝试用海盐水做鼻腔冲洗;新型的抗组胺类喷鼻剂,副作用比麻黄碱类少,但得在医生指导下用;还有非药物的方法,比如鼻腔扩张贴,能短期代替滴鼻液缓解鼻塞;如果是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考虑用糖皮质激素类喷鼻剂,但一定要严格跟着医嘱用。
怎么预防用药风险
家里可以建一个“家庭用药档案”,把每个人用的药、用药时间、剂量、反应都记下来;定期清理药箱,过期的药赶紧扔掉;平时多学一点合理用药的知识,别自己乱用药;医疗机构要完善用药监测,给高血压、甲亢这些高风险人群多讲注意事项;监管部门也得加强药品说明书的警示标识,规范非处方药的销售管理。
总的来说,含麻黄碱的滴鼻液是“应急用的”,不是“长期用的”。用的时候得记着“量不能多、时间不能长、禁忌要避开”。其实缓解鼻塞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生理盐水喷鼻、海盐水冲洗这些更安全的选择,实在不行就找医生开适合的药。毕竟,不管是治鼻塞还是别的症状,“安全”永远比“快”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