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问题,主要和鼻窦开口通气不畅、黏膜免疫防御失衡有关——当鼻窦黏膜因炎症肿胀,或鼻子先天/后天结构异常时,窦腔里的分泌物排不出去,就会让病菌定植繁殖,引发急性炎症。
为啥会得鼻窦炎?
感染是常见诱因:约70%的急性鼻窦炎是感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中2%可能发展成细菌感染;像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这些“条件致病菌”,会在黏膜屏障受损时趁虚而入。
结构异常也很关键:鼻中隔偏曲的人,慢性鼻窦炎发生率高达50%-60%;鼻甲肥大或鼻息肉会直接挡住鼻子的通气和引流通道。
过敏体质更易中招:这类人免疫反应更活跃,黏膜肿得更厉害,有过敏性鼻炎的人每年急性鼻窦炎发作次数比健康人多2-3次。
鼻窦炎有哪些表现?
典型症状是持续流脓鼻涕、前额发闷或疼痛——如果这些症状超过10天还没好,要警惕细菌感染。还有些人会出现嗅觉减退(约15%),如果超过4周没恢复,可能是嗅区黏膜受了损伤。
要注意和普通感冒区分:感冒症状一般7天内会缓解,很少有持续的面部疼痛。
不用药能怎么治?
鼻腔冲洗是基础:用等渗生理盐水(和体液浓度差不多的盐水)冲洗,能把病菌、炎症物质冲掉。操作时用28-37℃的温盐水,单侧冲的时候头侧倾45度,避免水进耳朵。
环境调整很重要:家里湿度保持40%-60%,黏液排得更顺(用超声加湿器要定期洗水槽);物理治疗辅助:每天用40℃的热毛巾敷脸2次(每次15分钟),早上头低位趴着10分钟,帮助分泌物排出来。
需要用药时注意什么?
局部用的糖皮质激素是一线选择,用2周以上能明显减轻黏膜炎症;黏液促排剂能调节黏液酸碱度、降低黏稠度,和生理盐水一起用有效率能到75%。
抗生素不能随便用:只有持续流黄脓涕、喉咙充血,且症状超过7天时,才考虑用,疗程要够10-14天——一定要听医生评估后再用。
结构异常要手术吗?
如果是鼻中隔偏曲,结构性鼻塞评分≥4分(医生会评估)可以做矫正术,术后鼻腔通气量能提升40%-60%;下鼻甲肥大可以选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住院平均3天,有效率超过90%。
手术不是随便做的,得结合鼻内镜检查、影像学结果,权衡症状严重程度和手术的利弊。
怎么预防鼻窦炎?
一级预防(防发作):过敏的人在花粉季节前2周用鼻用抗组胺药,能减少70%的症状;
二级预防(控进展):定期洗空调滤网、每季度换寝具,尘螨浓度能降50%以上;
三级预防(减复发):把维生素D水平维持在30ng/ml以上,每年发作次数能少2次;平时定期冲洗鼻子、监测症状,能延缓病情进展。
总的来说,鼻窦炎的管理需要结合“病因-症状-个体情况”综合应对——从日常预防、非药物调理,到必要的药物或手术干预,关键是早识别、早处理,遵循医生建议,才能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