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 正文

欧洲每年为此死亡386000人 PM2.5是怎样要人命的?

2012-03-02 11:12:36  来源:都市快报    转载

  

制图 李本献

  杭州市的PM2.5监测数据,将在这个月公布。市民上浙江省环保厅网站,就可查看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

  昨天,我专程去了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洪盛茂负责研究PM2.5,他说杭州主城区一共7个PM2.5监测点,其中3个监测点已经建成,另外4个也正在调试中。

  洪盛茂说,到时公布的不是7个监测点的数据,而是可以代表杭州PM2.5总体情况的其中1个点的数据。至于是哪一个点,目前还没有确定。洪盛茂说,要经过长时间观测后,选择数值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而是保持在中等水平的那一个。

  除PM2.5外,洪盛茂说,针对PM1的监测也从去年5月份开始了。对PM1的研究,杭州也是走在国内前列的。但PM1的监测数据,国家目前还没要求公布,国际上也还没有国家公布过。

  那么,我们吸入的那一口空气里都有些什么?这其中PM2.5占了多少?PM2.5颗粒物到底是什么家伙?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我们生活在城市中,怎么才能尽可能少地吸入PM2.5?

  吸一口气,看不见、摸不着,可里面包含的成分却有很多。

  它包括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混合气体、水分及颗粒物杂质。

  混合气体里最多的是氮气,占一口空气总体积的78.09%不到一点。其次是氧气,占一口空气体积的20.95%不到一点。第三位的是氩气,占空气体积的1%不到一点。还有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4%左右;另外还有极少量的氖、氦、氢、氡、氙气等。

  一口空气中,水分子的含量变化最大,大致占空气总容积的0-4%。

  颗粒物杂质的含量,变化也非常大,主要与当地的汽车保有量、工业污染、地势等有关。

  PM2.5

  到底是什么?

  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经常可以看到两种大气污染物,一种是总悬浮颗粒物PM100,还有一种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

  PM100,是指直径小于或者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总和,它的单位是微克/立方米。打个比方,PM100这个数值是86,就表明1立方米空气中,含86微克的颗粒物。

  PM10,是指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总和,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

  现在又多了PM2.5,指的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总和,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吸入一口空气

  PM2.5颗粒占多少?

  从去年5月份开始,洪盛茂开始负责研究PM2.5,在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他认为如果以质量浓度来说的话,在PM10里,PM2.5颗粒所占的比例达到50%至70%之间。PM1,则又占了PM2.5总颗粒物的50%以上。

  如果以数量来说的话,有专门用来监测每立方米里的颗粒物数量的粒径谱,根据它的监测数据,PM1以下的细小颗粒物数量最多,占到了95%以上。

  杭州PM2.5颗粒物

  三大来源

  杭州市疾控中心理化实验室从2004年开始至2007年1月9日,历时三年多,做过名为《杭州市大气细颗粒物中有毒物质研究》的专题调查。

  调查发现,工业排放、燃油机动车尾气、道路及施工扬尘,是杭州PM2.5颗粒物的三大来源。

  2004年,课题组在杭州市区内选择了3个代表性地点,分别是华家池、朝晖二区和武林路南中段,开始空气采样。大气采样器设在房屋的顶部,有的房子3层高,有的7层高,离地面10至20米,离最近机动车道的垂直距离30米之上,24小时监测。

  研究人员把采集来的空气,采用称重法和离子色谱法、燃烧法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里面PM2.5的构成,分别是:

  9种水溶性离子:有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铵、钾、钠、锂等,合计占32.3%-36.7%;

  11种重金属元素:有铜、铅、锌、锰、铬、镍、硒、镉、锑、银等,占到1.7%—2.0%;

  此外是氢、氮、碳离子,及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同位素等。

  调查建议,要提高城区空气质量,需要改善燃料结构和高效除尘、脱硫等措施;改进燃烧工艺过程,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严格机动车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有毒物质标准等措施。

${FDPageBreak}

  制图 高薇

  现在你用鼻子吸一口气。这口空气中有好多颗粒物。包括直径2.5-10微米的颗粒物,还有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

  这口空气首先进入鼻腔。大部分直径大于PM2.5的颗粒和42%的PM2.5颗粒物,在鼻腔中沉积下来,并排出体外,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鼻屎。

  其余的颗粒物继续向下,经过咽喉,咽喉黏液又黏住了一部分直径大于PM2.5和8%的PM2.5的颗粒物。当沉积的颗粒物多时,人会感觉喉咽黏黏的痒痒的,好像有不清爽的东西上不去下不来,然后你就会咳一声,最终这部分颗粒物被咳出体外,那就是痰。

  其余的颗粒物继续向下,进入气管,最后那部分直径大于PM2.5的颗粒被气管黏液完全拦截下来,同时拦截下来的还有4%的PM2.5。颗粒沉积在气管壁上,气管上有纤毛,同时分泌液体,人用力深咳,也有痰液咳出。

  还有近一半的PM2.5进入了更深的下呼吸道系统。

  继续来到支气管,11%的PM2.5被支气管壁黏液留了下来。PM2.5之所以在这里沉积得比较多,是因为气管就像树根一样,从最粗的地方分叉,到最细的细支气管,总共有23级分叉,树根越到下面越细。含有颗粒物的气体进入支气管之后,因为管道越来越小,颗粒物吸入时,与管壁碰碰撞撞的概率更高了,沉积率也就增高。

  最后还有35%左右的PM2.5进入了肺泡。如果把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比喻成一根葡萄藤的话,密密麻麻的肺泡,类似一串串的葡萄。肺泡里面是空的,但有毛细血管分布。肺泡是人体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肺泡里的毛细血管,进入血管。而血管中的二氧化碳则交换到肺泡里,然后经过细支气管、支气管、气管、鼻腔,排出体外。

  再来说说到达肺泡的这部分PM2.5,颗粒粗的就在肺泡里沉积了下来,更细的,则进入了肺泡里的毛细血管,最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脏器。

  总的来说,我们吸入的那口空气中的颗粒物,有一半以上沉积在鼻腔中,以鼻屎的方式排出。几乎所有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止步于上呼吸道,以鼻屎和痰液排出体外,没有进入肺部。而35%左右的PM2.5进入肺部,并对人体造成更大危害。

  在PM2.5中,也包括了直径小于1微米的颗粒物PM1,浙江大学毒理学专家朱心强教授说,PM1颗粒物,一方面会被肺部细胞吞噬,另一方面,它们的布朗运动比较强,可通过人体呼气这个过程排出体外。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的微粒足够小时,受到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在某一瞬间,微粒在另一个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致使微粒又向其他方向运动。原本进入细支气管和肺泡的PM1颗粒物,可能已经黏附在细支气管上,在呼气的一个瞬间,受到撞击,从而排出体外。

  汽车尾气排放大量PM2.5其中有强烈致癌物质

  美国环保联署官网显示,PM2.5对人体健康有以下危害:由于PM2.5足够小,既可以深入肺部引起炎症,又能进入血管直达心脏或其他器官,其颗粒上有可能携带各种病菌,研究者认为它将导致以下疾病: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功能降低、加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心律不齐、非致命的心脏病发作、某些癌症

  研究者同时认为,更容易受PM2.5影响的人群是:心脏病患者、肺病患者、儿童、老年人。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污染城市死亡率超出相对清洁城市15%至20%。欧洲PM2.5每年导致386000人死亡,并使欧盟国家人均期望寿命减少8.6个月。

  美国心脏协会一项估算结果指出,美国每年因PM2.5颗粒空气污染而丧生的人数达60000人。

  英国《每日邮报》载,澳大利亚科学家Dr Martine Dennekamp研究发现,PM2.5可在没有心脏病症状人身上引发心脏病发作甚至猝死

  他们观察了墨尔本2003-2006年间8000个突然心脏病发作的人,研究发现,如果所在环境的PM2.5值升高,那么患者心脏病发作的几率也会随之升高并维持两天的时间。具体来说,如果每立方米的PM2.5增加4.26微克,那么未来48小时心脏骤停的几率也会提高4%。

  北京市朝阳区达尔问环境研究所的王秋霞,是研究烟草烟雾与PM2.5关系的专家。

  昨晚,记者联系上王秋霞,她斩钉截铁地说:“一口香烟吸进去的颗粒,接近100%就是PM2.5。吐出的烟圈也是如此。烟尘颗粒的粒径几乎等于或小于2.5微米。而烟尘颗粒,连同苯并芘、重金属,是香烟中最主要的三种致癌成分。”

  你家里的PM2.5

  90%来自二手烟

  王秋霞说,在有人吸烟的室内,检测出的PM2.5,90%来源于二手烟中的微颗粒物。

  去年5月至9月,王秋霞负责的团队在北京市51家餐厅进行了PM2.5监测(有人吸烟的家庭可以参照)。

  全面禁烟的餐厅,PM2.5平均值为61.0g/立方米;

  部分区域禁烟的餐厅,PM2.5平均值为103g/立方米

  可以吸烟的餐厅,PM2.5平均值为114g/立方米。

  以上数字是什么概念?

  当室内PM2.5平均值为103g/立方米时,已经比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PM2.5空气质量标准,超出了10倍。

  抽烟产生的PM2.5

  在你家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王秋霞说,任何物质燃烧都会产生颗粒物,比如PM2.5。香烟烟雾里的PM2.5悬浮在空气里,通过诸如空调通风管道、门的缝隙等多种途径扩散,还会粘在被子上、窗帘上,成为二手烟甚至三手烟。即使家里有通风、空气过滤等装置,或在室内设置了任何形式的吸烟区,都不能有效杜绝烟草烟雾中PM2.5的危害。

  因此,吸烟不仅对自身有害,还会危害家人。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科主任 鲍志坚

  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PM2.5进入肺泡后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

  PM2.5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比如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

  PM2.5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有少数经过代谢排出,较多毒性物质残留体内不能排出,对人体健康伤害很大。

  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增加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

  浙医二院感染科主任 王选锭教授

  这四五年来,呼吸科门诊咳嗽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了很多,并且顽固性咳嗽,咳嗽时间超过2个月,临床上称之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越来越多。在他专家门诊的20个患者中,顽固性咳嗽会有七八个,严重的咳一整年都有。

  “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隐匿性哮喘,多在夜间或凌晨呈阵发性,干咳无痰,主要是由于呼吸道经常吸入致敏物质,导致黏膜损伤,敏感性增强,以至于一碰到冷风、烟雾等敏感物质就会咳嗽。

  有数据显示,工业化明显的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率相对较高。

  省中医院心内科叶武主任医师

  目前,没有研究证明PM2.5对心血管疾病有直接的影响,主要是间接的危害。

  PM2.5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而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增加,疾病久治不愈,会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致使心脏压力增高,从而导致或诱发心血管疾病。这也是为什么一场小感冒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杭州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楼雅芳

  PM2.5被吸入人体后吸附在肺泡壁上,并能渗透到肺部组织的深处,引起气管炎、肺炎、哮喘、肺气肿和肺癌,导致心肺功能下降甚至衰竭。可以引起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和心脏病、动脉硬化。

  空气中的PM2.5吸入人体后,经过人体的循环代谢系统,最终会进入血液,对血管尤其是最内层的血管内膜层造成损伤,日积月累,由此会产生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狭窄等一系列高血压症状。

  去年我参加“亚太呼吸年会”,会上发布的“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策略”中,明确将PM2.5列入危险因素。

  PM2.5沉积在肺中可造成肺部硬化。里面还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多环芳烃等化合物就是一种致癌物质,是诱发肺癌的头号杀手。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做过实验,将PM2.5滴注到患有高血压的实验鼠的气管,与滴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相比,实验鼠血压和心率明显升高,心电图结果也有异常。更多的生化指标显示,细颗粒物染毒组的实验鼠,心血管系统受到了损伤。

  抽烟抽的几乎全是PM2.5

  美国每年有6万人因PM2.5丧生

  PM2.5可能导致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压……

  每人每天平均要吸入大约1万升空气,如果这些空气里含有PM2.5,那么无时无刻不在危害人体健康。

  日本曾有一场接近10年的诉讼,直接促成了PM2.5的相关立法。

  1999年,日本东京633位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状告地方政府和七家柴油汽车企业。这些患者基本上都居住在东京国道沿线,他们认为致病的原因是汽车尾气,要求赔偿,要求政府对于汽车(特别是柴油车)的尾气排放实施限制。

  日本专家一致认为,大城市中的PM2.5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排出PM2.5具有强烈的致癌物质。根据这两点结论,在2008年,被告的汽车企业终于接受法院的劝解,拿出12亿日元,与633名患者和解。

  2003年,东京推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针对浮游粒子状物质(尤其是柴油机、汽车尾气排放)的立法。在新法规实施的第一天,所有进入东京的高速道路入口,以及各主要道路的入口,交警让汽车发动引擎,然后用白毛巾堵在尾气排放口进行检查。如果白毛巾变黑,则说明该车辆没有按规定安装过滤器,这辆车就会被禁止进入东京。

  如今,日本汽车在出厂时都已安装了过滤器,排放标准达到了欧洲三级标准,这使得东京空气中的PM2.5含量大幅度下降。目前东京对PM2.5的排放标准是亚洲最严格的,要求每天每立方米不超过35微克。

${FDPageBreak}

    不要太在意PM2.5

  这是我们特别要强调的一个建议。

  身体出现问题,环境因素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此外,还包括生活习惯、工作压力、饮食等。

  去年11月3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作了《慢性病对中国城乡居民寿命的影响》的报告。他分析了预期寿命的影响因素。分别是:

  环境因素占17%——包括社会环境(收入、文化、教育等)、自然环境(地质、气象、海拔、环境污染等)。

  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占60%——包括日常健康行为(合理膳食、锻炼、睡眠适量等)、保健行为、避免有害环境行为、戒除不良嗜好(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等)、合理的求医和遵医行为等。

  卫生服务因素占8%——包括医疗、预防、康复等机构的服务。

  生物学因素占15%——比如,遗传因素。

  看看,环境因素只占17%!而且还包括了社会环境。

  所以大可不必太计较PM10和PM2.5数值的大小。你担心它,它在这里。你不担心它,它也在这里。

  而随着政府治理空气污染力度的增大,环境只会越来越好。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平衡膳食、积极锻炼、睡眠适量、不抽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等,大胆呼吸,快乐生活!

(责任编辑:陈文颖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第十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发布973研究成果 为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开辟新路径

今日,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七大学(协)会共同主办和支持的第十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广州盛大开幕。详细>>

法国利用机器人实施首例乳腺癌手术获成功 乳腺癌病患日常注意事项

据法国《快报》1月12日报道,位于法国瓦勒德马恩省城镇维勒瑞夫的古斯塔夫•鲁西癌症研究所1月12日宣布,已成功完成首列借助机器人实施的乳……详细>>

男人五十九岁是道坎 三类疾病最易找上门

2007年6月,59岁的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突发心脏病猝死家中;2005年4月,同样59岁的著名画家、导演陈逸飞因消化道大出血离开人世;2……详细>>

女孩脑出血成植物人8个月后重生 脑出血知多少?

昨天下午,不足12岁的安徽女孩赵英男在军区总医院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曾因突发脑出血变成植物人超过8个月的她,在家人和医护人员的不断努力下……详细>>

台湾女艺人刘真病逝,年仅44岁 年轻人警惕心脑血管疾病这些危险诱因

据报道,台湾女艺人“国标舞女王”刘真日前病逝,年仅44岁。早有报道称,刘真有心脏问题,继而进医院接受手术,但手术途中曾停止心跳,又改装心……详细>>

  • 白明

  • 刘春丽

  • 肖冠华

  • 黄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