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科学家用普通面粉制超细纳米纤维启新应用

英国科学家用普通面粉制成超细纳米纤维 开启医疗和工业新应用

作者:孔祥勇
2024-11-26 09:23:07阅读时长2分钟767字
外科创面愈合电纺丝纳米纤维生物可降解组织工程创面敷料

伦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了一项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利用普通白面粉制造出了直径仅为372纳米的超细纤维。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可持续纳米材料开发的新方向,还为医学和工业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这项研究由亚当·克兰西博士和加雷斯·威廉姆斯教授领导,通过一种名为电纺丝的技术实现了这一目标。研究人员将普通面粉与甲酸混合,然后在电场的作用下拉出极细的纤维。这些纤维比人类头发细约200倍,甚至比某些可见光的波长还要细。尽管听起来像是微缩版的意大利面制作过程,但这些纤维并不是为了食用而设计的。它们的真正用途在于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医学和工业领域。

这种新型纳米纤维展现出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且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这使得它们非常适合用于创面敷料。此外,由于其多孔结构,这些纤维还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中的支架材料,支持细胞生长。对于那些需要进行组织再生治疗的患者来说,这样的材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它不仅能促进伤口愈合,还能减少感染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上生产淀粉基纳米纤维的方法通常涉及从植物中提取并纯化淀粉的过程,这不仅耗能巨大,还会消耗大量水资源。相比之下,使用普通面粉直接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更加简单高效,同时也更加环保。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未来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科普知识

  • 电纺丝技术:这是一种利用电场力来制造极细纤维的技术。当溶液被施加高电压后,在电场作用下会形成喷射流,随着溶剂蒸发,最终形成固态纤维。
  • 纳米纤维:指直径小于1微米(即0.001毫米)的纤维。这类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过滤、催化、传感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生物可降解性:指的是物质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分解成无害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能力。具备此特性的材料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 组织工程:是一门结合了生物学与工程学原理,旨在开发功能性人体组织或器官以替代受损部位的学科。其中,合适的支架材料是实现组织修复的关键之一。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