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虾粉违规使用存在健康危害

洗虾粉违规使用,健康危害知多少?

作者:张熙
2025-07-19 11:05:01阅读时长3分钟1163字
社会食品安全工业草酸小龙虾草酸残留急性反应慢性危害肾结石肾衰竭消费者鉴别监管部门食品清洗食品消毒剂黑名单制度餐饮禁用清洁剂区块链溯源系统

近期,南京“兄弟龙虾仙鹤门店”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风险的高度关注。这家评分高达4.9分、月销量超1000单的网红外卖店,竟被暗访记者发现违规使用工业草酸清洗小龙虾。记者看到员工在走廊通道用散发酸臭气味的溶液洗虾,旁边放着标有“草酸 AR 分析纯”的白色粉末。店员称当天已洗约150斤虾,且清洗溶液多日未换,甚至用来清洗污水桶。执法人员查获大量草酸空瓶和卫生问题后,责令其停业,销毁100余斤问题龙虾。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出,草酸仅可作食品消毒剂辅助成分,单独使用违法,该店此举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

洗虾粉违规使用,健康危害知多少?

  • 问题大曝光:工业草酸是强酸性且具腐蚀性的物质,常用于金属除锈等工业领域,并非食品级清洁剂。商家长期重复使用未更换的酸性溶液,使草酸残留严重超标,而且草酸与小龙虾接触时间过长,可能渗透进虾体组织。同时,商家利用“消毒剂辅助成分”概念混淆视听,规避监管,违反了《食品安全法》中洗涤剂必须“安全无害”的规定。
  • 健康风险分层揭秘
    • 急性反应:食用草酸残留的小龙虾,草酸会刺激消化道黏膜,让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高剂量摄入还会导致口腔黏膜溃烂、食道灼伤。
    • 慢性危害:草酸会与人体钙离子结合形成草酸钙,沉积在肾脏形成结石,长期积累会加重肾功能负担,严重时可导致肾衰竭。
    • 特殊风险:部分案例显示,草酸中毒与横纹肌溶解症有关,可能是代谢产物损伤了肌肉组织。
  • 解决办法来啦:监管层面,地方食药监部门应加强对外卖平台的抽查,对“洗虾粉”类清洁剂进行专项检测,建立黑名单制度。行业规范上,推广使用食盐、白醋等食品级清洗剂,餐饮店要公开清洗流程,接受消费者监督。

消费者如何火眼金睛辨风险?

  • 选购秘籍
    • 视觉判断:选带自然泥土痕迹的活虾,若外壳异常光亮,可能是酸洗导致角质层脱落,要谨慎购买。
    • 气味识别:健康小龙虾有淡淡腥味,若有酸涩刺鼻气味,就别买了。
  • 家庭处理小妙招:用清水浸泡小龙虾2小时以上,还可配合盐水或白醋溶液去污,千万不要用工业化学品。烹饪时要充分高温加热,虽然草酸遇热部分分解能降低危害,但无法完全消除残留。
  • 应急处理别慌张:若误食后出现呕吐、腹痛症状,马上喝牛奶或蛋清中和酸性物质,然后尽快就医。

行业乱象丛生,系统治理刻不容缓!

  • 根源大剖析:成本是商家违规的一大原因,草酸单价约3元/公斤,比食品级清洗剂成本低70%,商家为了利润铤而走险。而且外卖平台对供应链审查侧重后端,忽视了食材清洗环节的现场操作规范。另外,部分食客误认为“酸洗”能去重金属,助长了商家的违规行为。
  • 系统性策略出击:推广区块链溯源系统,让小龙虾从养殖到加工全程有记录,关键节点上传影像资料。法规上要明确禁止餐饮业使用工业化学品清洗食材,将草酸等物质列入“餐饮禁用清洁剂目录”。还要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酸洗小龙虾危害”科普,展示显微镜下虾体草酸结晶图像,增强警示效果。 该事件暴露了食品安全清洗环节的监管漏洞,大家要提升鉴别能力,监管部门建立“线上+线下”双轨监督机制,商家要把健康安全放首位,公众也可通过平台举报监督,一起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