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一起令人揪心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婴儿虐待及监护责任问题的广泛关注。一名4个月大的男婴突然出现抽搐、不清醒症状,家人见状心急如焚,紧急将其送往港怡医院。在港怡医院经过初步检查和处理后,当晚又转至医疗条件更为完善的玛丽医院。院方对男婴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男婴脑部出血。结合其症状和情况,医生怀疑男婴患有摇晃婴儿综合症,随后立即报警。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在深入了解情况后,拘捕了一名今年一月起与男婴同住的56岁亲戚,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这起事件中,男婴体表无明显外伤,却出现了严重的脑损伤,这正是典型的摇晃婴儿综合症特征,给社会各界敲响了警钟。
三大问题凸显婴儿照护隐患
监护责任缺失引悲剧
在这起事件中,同住亲戚在照顾婴儿过程中极有可能存在疏忽。摇晃婴儿综合症的致伤机制较为复杂,当婴儿被剧烈摇晃时,其脆弱的大脑会在颅骨内发生猛烈撞击。非专业照护者往往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面对婴儿哭闹等情况时,可能会情绪失控。比如,当婴儿长时间哭闹不止,照护者可能会因为心烦意乱,又不知道如何安抚婴儿,从而做出摇晃婴儿的危险动作。而这种摇晃可能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种简单的安抚方式,但对于婴儿来说,却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这警示我们,必须要明确监护人的资质与责任边界。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严格的监护人资质认定标准,对监护人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照顾婴儿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明确监护人在照顾婴儿过程中的责任,不能让无辜的婴儿承受大人的失误。
公众认知不足藏危机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存在一个认知误区,觉得轻微摇晃婴儿并无大碍。然而,婴儿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颈部肌肉未发育完善,无法很好地支撑头部,大脑也十分脆弱。医学研究表明,摇晃婴儿综合症是婴幼儿非意外性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像这起事件中的男婴,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人认知不足而受伤。可能亲戚在照顾男婴时,觉得轻轻摇晃一下不会有问题,却没想到这种看似轻微的动作,对婴儿的大脑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如社区宣传、媒体报道、学校教育等,向公众普及摇晃婴儿的危害,让大家认识到即便是轻微的摇晃,也可能对婴儿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救治延迟加重风险
当婴儿出现抽搐、嗜睡等异常症状时,家属由于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容易误判为普通疾病。比如,当婴儿出现嗜睡症状时,家属可能会认为是婴儿睡眠不足或者身体疲劳,而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摇晃婴儿综合症的症状之一。从而延误送医时间,导致脑出血后遗症加重。我们需要广泛普及摇晃婴儿综合症的典型症状识别方法。例如,突发呕吐、瞳孔不对称等都可能是摇晃婴儿综合症的表现。家长和照护者应该学习这些症状识别方法,当发现婴儿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送医。同时,医疗机构也应该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摇晃婴儿综合症的认识和警惕性。
医学机制揭秘可怕后果
从解剖学角度看,过度摇晃会对婴儿造成多种复合损伤。当婴儿被剧烈摇晃时,脑组织会在颅骨内发生剧烈的位移和碰撞,从而造成脑组织撕裂。同时,眼球内的视网膜也会因为受到强烈的震动而出血,蛛网膜下腔也可能出现出血情况。剧烈摇晃会使颅内压力骤增,这就好比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受到猛烈挤压。想象一下,气球内部的压力突然增大,气球壁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很可能会破裂。同样,婴儿的颅内压力骤增,会对大脑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后果不堪设想。
长期影响严重
摇晃婴儿综合症可能导致诸多后遗症,严重影响婴儿的一生。其中,认知障碍是较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表现为语言和运动发育迟缓。婴儿可能会比同龄人更晚学会说话、走路等基本技能。此外,癫痫也是可能出现的后遗症,癫痫发作会对婴儿的大脑造成进一步的损伤。视力或听力丧失也可能发生,这会给婴儿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研究指出,约25%-50%的患儿会留下永久性残疾。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当怀疑婴儿患有摇晃婴儿综合症时,要及时进行脑部CT/MRI检查,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大脑的结构和损伤情况,为治疗争取时间。医生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误诊漏诊风险高
摇晃婴儿综合症具有隐蔽性,患儿常无外部伤痕,初期症状也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感冒或肠胃问题。比如,婴儿可能会出现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症状与感冒或肠胃问题相似,容易让家长和医生忽视摇晃婴儿综合症的可能性。这就导致治疗延迟,病情加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要求医疗人员加强鉴别诊断能力。医疗人员应该对摇晃婴儿综合症有深入的了解,当遇到有疑似症状的婴儿时,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病因。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摇晃婴儿综合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家庭照护有规范
家长要掌握正确的婴儿安全抱持指南。在抱婴儿时,要用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部和颈部,另一只手托住臀部,确保婴儿的头部和颈部得到充分的支撑。避免抛举、快速摇晃等危险动作。抛举婴儿可能会导致婴儿在空中失去平衡,头部受到撞击;快速摇晃则可能引发摇晃婴儿综合症。“背带/襁褓安抚法”是不错的安全替代方案。使用背带可以让婴儿贴近家长的身体,感受到家长的体温和心跳,从而获得安全感;襁褓则可以限制婴儿的活动,让他们感觉像在子宫里一样舒适,起到安抚的作用。同时,监护人应学习婴儿急救课程,了解婴儿常见疾病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学会识别婴儿异常症状。比如,当婴儿出现呼吸困难、脸色发紫等症状时,要知道如何进行急救处理,并及时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