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老人吃隔夜肉致病!剩菜处理建议请收好!

国内资讯 / 热点新闻责任编辑:蓝季动2025-11-02 09:15: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11字
82岁老人因食用隔夜手抓羊肉引发脓毒血症、化脓性脊柱炎及腰大肌脓肿。隔夜肉类易滋生细菌,导致严重感染。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更易中招。妥善处理剩菜可避免感染风险。
隔夜肉脓毒血症化脓性脊柱炎腰大肌脓肿食物安全细菌感染免疫力老年人剩菜处理饮食安全肠道屏障内毒素持续高热多器官衰竭营养管理
82岁老人吃隔夜肉致病!剩菜处理建议请收好!

近期,82岁的李老参加宴席后将剩余手抓羊肉打包,连续多日吃隔夜肉后,突发高烧、寒颤、全身抽搐。最初被误诊为急性胆囊炎,经治疗症状缓解,但腰痛却持续加重。辗转多家医院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最终确诊他患有脓毒血症、化脓性脊柱炎及腰大肌脓肿,三分之一腰椎被感染破坏。专家团队历经7小时手术将其治愈。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凸显了隔夜肉类引发严重感染的潜在风险。

隔夜肉为何成健康“杀手”?哪些人更易中招?

隔夜肉类,尤其是未冷藏或反复加热的,易滋生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这些细菌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突破胃肠道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在某些情况下,细菌会引发急性胆囊炎或胰腺炎,破坏消化道黏膜屏障,接着释放内毒素进入血液,引发菌血症,最终发展为脓毒血症,出现持续高热、器官衰竭风险。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细菌易在脊柱血流缓慢区域定植,形成化脓性脊柱炎,脓肿还会沿腰大肌扩散至腹膜后间隙,导致多器官脓肿。

80岁以上老人免疫力低下,感染控制能力差,病程进展快;胆囊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更易发生局部感染扩散;长期食用隔夜高蛋白食物(如肉类、豆制品)的人群感染风险也会增加。

化脓性脊柱炎症状易误诊?这些提示要记牢!

化脓性脊柱炎早期症状易混淆,初始高热、寒颤易被误诊为普通感染,腰痛可能被归因于骨质疏松或腰椎退行性病变。实验室检查仅显示白细胞升高,缺乏特异性指标。脊柱CT/MRI早期可能因炎症反应不明显而被忽视,腰大肌脓肿在腹部超声或CT中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影,需与肿瘤或囊肿鉴别。

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椎体进一步破坏、神经压迫或脓毒血症致多器官衰竭。对持续腰背痛合并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需追溯近期饮食史和手术/外伤史。高龄患者出现“非典型”感染症状时,应优先考虑全身性感染源筛查。

剩菜这样处理,远离感染风险!

剩菜存放要注意时间和储存条件。肉类、海鲜、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室温存放超过2小时即存在风险,冷藏条件下应于24小时内食用。分装后使用密封容器,冷藏温度≤4℃,冷冻≤ -18℃,避免反复解冻 - 加热循环。

加热时要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75℃以上,但多次加热会破坏营养并可能滋生耐热菌。隔夜肉类出现异味、质地改变或色泽异常时,必须丢弃。

老年人、术后患者、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食用隔夜高蛋白食物,建议“现做现吃”。集体聚餐时,优先将剩余肉类分装冷藏,并标注存放时间。出现持续发热(>38.5℃超过24小时)、腰背部剧痛、下肢麻木无力时,需立即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饮食史。建议6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基础免疫功能检测。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要平衡饮食安全与节约粮食,做好剩菜管理,避免因饮食不当损害健康。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