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最高组,患肺癌风险增加41%!
2025-10-18 10:20:01阅读时长3分钟1116字
近期,重庆市肿瘤医院主导的一项历时12.2年、涉及10万余名成年人的研究在国际期刊《Thorax》发表。研究分析美国PLCO项目数据发现,超加工食品(UPF)摄入量最高组人群患肺癌风险较最低组增加41%,严格排除干扰因素后,仍证实其与肺癌的独立关联,为肺癌防控提供新视角。
超加工食品与肺癌风险有多相关?
超加工食品指经过高度工业处理的食品,像速食面、含糖饮料、加工肉类等,这类食品添加糖、钠、饱和脂肪含量高,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匮乏。研究把参与者按UPF摄入量分为四组,最高组肺癌风险比最低组增加41%。非吸烟者因基线风险低,UPF的影响更突出。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85%)与UPF摄入量呈剂量 - 反应关系,每增加10% UPF摄入,风险上升约6%。不过,这是观察性研究,虽无法完全证明因果关系,但大样本、长周期设计强化了关联的可靠性,且首次明确UPF对肺癌的独立危害,提示饮食干预或成非吸烟者肺癌防控新方向。
超加工食品是如何危害健康的?
- 成分与加工直接有毒:UPF中的丙烯酰胺、丙烯醛等热加工污染物,会损伤线粒体DNA,干扰细胞呼吸,诱发氧化应激和基因突变,丙烯醛致肺癌机制和香烟烟雾类似。同时,高糖、高盐、高脂会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激活促炎通路,慢性炎症会加速肺部细胞异常增殖。
- 代谢与免疫系统紊乱:UPF中的防腐剂(如硝酸盐)和人工甜味剂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引发肠漏综合征,增加全身性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肿瘤微环境形成。而且钾、膳食纤维缺乏会降低抗氧化能力,削弱机体修复DNA损伤的能力。
- 间接致癌途径:高糖饮食促进内源性AGEs生成,AGEs通过激活受体RAGE触发细胞增殖信号,加速癌前病变。
怎样降低超加工食品的危害?
- 个人与家庭行动:饮食上,用全谷物、新鲜蔬果、未加工肉类替代UPF,比如用燕麦粥代替含糖谷物,自制沙拉替代薯片。识别食品标签时,警惕“氢化油”“麦芽糊精”“人工色素”等成分,优先选配料表简短的食品。烹饪时,减少油炸、高温煎烤,采用蒸煮、炖煮降低丙烯酰胺生成。
- 社会与政策支持:要求UPF标注丙烯酰胺等污染物含量,类似烟草警示标识。将UPF危害纳入癌症预防课程,针对青少年和农村地区开展饮食认知培训。通过税收调节或补贴政策鼓励企业研发低UPF替代品,如用植物基油脂减少丙烯酰胺生成。
超加工食品还会威胁全身健康?
超加工食品会带来多系统疾病风险叠加。心血管系统方面,UPF中的反式脂肪和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高血压、心梗风险。代谢综合征上,高糖引发胰岛素抵抗,肥胖率升高,糖尿病患病风险上升50%。消化系统中,长期UPF摄入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肠屏障功能下降,结直肠癌风险增加20%。WHO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240万新发肺癌病例中,非吸烟者占比从20年前的15%升至30%,饮食模式转变是关键诱因之一,发展中国家UPF消费增速达3.8%/年,需警惕“营养转型”带来的癌症负担转移。 减少超加工食品摄入,主动调整饮食结构,从源头防控肺癌等疾病,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