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协同抗癌新突破

国际中医药防癌大会:中西医协同抗癌怎样实现新突破?

作者:范致远
2025-09-22 09:10:01阅读时长3分钟1058字
肿瘤科癌症中西医协同抗癌癌状态多学科会诊MDT模式御方脉观舌诊平台御方肿瘤多学科会诊平台AI技术舌诊基层医疗患者赋能康复支持医患协同精准干预

近期,第九届国际中医药防癌抗癌科普大讲坛暨第三届“癌状态”中医肿瘤医患年会在北京盛大召开,会议聚焦癌症防治全生命周期管理,吸引了300余位中西医专家、患者及家属参与。此次大会由权威机构主办,不仅发布了两项创新技术成果,更积极推动“癌是一种状态”的核心理念,为癌症防治开辟了新路径。

中西医协同理念:如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

李忠教授提出“癌是一种状态”的理论,这一理念独树一帜,它主张通过调节机体平衡来实现抗癌目标,而非单纯地对抗肿瘤。程志强教授介绍的多学科会诊(MDT)模式与该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中西医互补 + 精准干预”的诊疗框架。MDT模式整合了肿瘤科、中医科、营养科等多个团队,为复杂病例制定个性化方案。比如,对于一位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癌症患者,MDT团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类型等因素,制定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大大提升了治疗效率。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力教授提出高风险结节与息肉的科学监测策略,结合中医体质辨识技术,能实现早期预警与干预。数据显示,九年来该会议开展了百场讲座,惠及超百万人群,充分证明了中西医协同理念在普及与实践中的有效性。

技术创新赋能基层:AI与中医怎样进行数字化融合?

大会发布的“御方脉观舌诊平台”将AI技术与传统舌诊完美结合。基层医生只需上传患者的舌部图像,系统就能自动比对数据库,生成详细的健康报告,辅助评估癌症风险或康复状态。这一技术降低了癌症筛查的门槛,让基层患者也能享受到先进的诊断技术。“御方肿瘤多学科会诊平台”则打破了地域限制,整合了全国专家资源。患者可以在线参与多学科团队诊疗,缩短了就医流程。这两项技术已在北京部分社区试点,让偏远地区患者获得了与一线城市同等的诊疗支持,凸显了中医药现代化对基层医疗的推动作用。

患者赋能与医患共建:如何从被动治疗走向主动康复?

大会通过“抗癌阳光榜样”评选与“百人百事”项目,鼓励患者分享康复经验,强化心理支持。13位获奖者涵盖不同癌种与治疗阶段,他们的案例被整理成指南供患者参考。在现场义诊中,专家一对一为近100名患者进行症状管理与心理疏导,解决了患者的个体化问题。卢宁宁教授指出,医患协同决策能提升治疗依从性。例如,患者参与制定用药方案或康复计划,可降低复发风险。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患者的信心,还促进了医疗资源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延伸。 本次大会以“中西医协同、医患同心”为核心,通过理念创新、技术突破与患者赋能,为癌症防治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提升了诊疗效率,推动防癌抗癌进入“预防 - 治疗 - 康复”全周期管理的新阶段。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扩大技术普及范围,深化医患合作机制,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健康生态。个人在面对癌症防治时,也应积极了解相关理念和技术,主动参与到自身的健康管理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