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儿童口呼吸,几岁矫治合适?

作者: 家医大健康
2025-08-22

前段时间儿童口腔科主任曾素娟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解了“长期张口呼吸为什么会越来越丑”(点击蓝字查看),收到了很多读者的进一步提问,今天我们邀请了儿童口腔科主任曾素娟主任医师和方颖主治医师来继续解答“发现孩子口呼吸需要干预吗”“是不是越早纠正越好”等问题。

门诊经常碰到的问题是:

小朋友门牙怎么这么大这么凸,是不是腺样体面容呀?

小朋友晚上睡觉张口呼吸,没有以前好看了,是不是现在要开始矫牙了?

小朋友是不是小下巴啊,是不是要早期矫治啊?

……

再淡定的爸爸妈妈,听到“口呼吸”、“腺样体面容”这些敏感词,也难免感到焦虑,担心小朋友未来的颜值。

各位家长先别慌,让我们一起来正确地认识儿童口呼吸,了解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有序地解决其潜在的问题,助力小朋友的健康成长。

儿童颅颌面生长发育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根据Moss功能基质理论,面部生长是功能需要的结果,颅颌面良好的功能运转可促进颅颌面发育的不断完善,而颅颌面功能异常如呼吸功能异常、异常吞咽、偏侧咀嚼等均可影响颅颌面生长发育,导致错𬌗畸形的发生。其中,呼吸作为颅颌面系统的重要功能,对颅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日益受到广大口腔医师与家长的关注。

呼吸功能异常多表现为口呼吸,口呼吸指上气道完全或部分阻塞,导致气流完全或部分不经过鼻腔,而经由口腔、口咽腔、喉咽腔进入下气道。一般而言,安静状态下,经口潮气量超过经口鼻总潮气量的25%~30%,即可诊断为口呼吸。

儿童口呼吸的病因及危害

儿童口呼吸最常见病因是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简称腺扁肥大),其他鼻腔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畸形、鼻中隔偏曲、鼻外伤等也可造成鼻腔阻塞,继而影响正常鼻呼吸导致病理性口呼吸。而腺扁肥大或鼻腔疾病等病因去除后,患者也可能长期保持张口呼吸习惯,即口呼吸不良习惯。此外,颅颌面形态异常如上颌前突、上前牙前突、下面高偏大等均可能导致闭唇不全而出现静息状态的被迫张口姿势。无论是病理性口呼吸、习惯性口呼吸,抑或是被迫张口姿势,均可能打破口腔内外肌肉平衡,继而影响颌骨形态与发育。

既然儿童口呼吸危害这么大,那么对于发现儿童口呼吸都需要早期干预吗?是越早矫治越好吗?其实也不全是,孩子的年龄、口呼吸情况不同,治疗手段也不一样。对已出现颅颌面发育畸形的口呼吸患儿,应结合患者的年龄、生长发育阶段以及评估颅颌面畸形特征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早期干预以及如何干预!

今天来系统地说一说,3-12岁儿童口呼吸,我们应关注哪些问题,让家长们心里更有底。

一、3~5岁

大部分小朋友2岁半左右乳牙全部萌出,咬合开始建立,牙列的变化和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会互相影响。有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发生错𬌗畸形的原因除遗传因素外,主要为口腔不良行为习惯。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能早期识别与干预一些不良的口腔习惯,有时可以预防错𬌗畸形的发生、发展。

5岁以前,孩子通常保留有婴儿时期短而宽的面部比例,侧貌本身就呈现为“凸面型”,此阶段很少出现真正的面型异常。即便存在口呼吸,孩子未来会不会出现“小下巴”,在这个阶段很难评估。由于长期口呼吸,面部肌肉失衡,或因口呼吸演变出一些其他口腔不良习惯,如吐舌、咬唇、吮指等,都可能会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

有一些小朋友在这个阶段已经出现了不同于“腺样体面容”的其他面容变化。例如,有的孩子因为扁桃体肥大导致口咽腔气道狭窄,为了减轻呼吸堵塞程度,孩子会代偿性地舌体前伸,下颌因此也被带动向前,如果这种状态长期存在,严重者会形成下颌前突,可能表现为“地包天”。此外还有些小朋友,由于长期存在吐舌或者吮指导致的“开𬌗”。

对于这些可能影响颌面发育的口腔不良习惯,3岁前以密切观察为主,如果这些习惯持续到3岁后且持久、反复,则可能会引起口腔肌肉功能异常和牙颌面变化。对于乳牙的地包天、开𬌗这些与口呼吸关系不大的错𬌗畸形,如果符合早期干预指征,并且孩子可以配合日常佩戴矫治器,3~5岁就可以开始进行早期矫正了。

如果程度比较轻,可能建议先进行肌功能训练,积极处理气道问题,并动态观察。一部分孩子在气道问题改善后,如果发现口腔状况明显好转,后期常规复查。但一部分孩子口呼吸时间过长,已造成了牙颌面畸形,则需要及时干预。

如果孩子口呼吸问题比较严重且并没有得到控制,建议首先去除病因。腺扁肥大是儿童张口呼吸的主要病因,对于腺扁肥大且无手术禁忌证的患儿,腺扁切除术是一线治疗手段 ;对于阻塞症状较轻者,可考虑使用药物等保守治疗。对于存在鼻息肉、鼻甲肥大等鼻腔疾患的患者,也可通过鼻腔手术的方式解除阻塞;对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患者,应积极治疗鼻腔疾病,解除鼻阻塞。同时定期口腔科随访观察,待气道问题改善后再适时进行早期干预及正畸治疗。

那会不会观察着就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呢?不必焦虑,孩子面部生长稚嫩,6岁以后面部还有很大的生长潜力。在通气改善后,面容也会自行改善一部分。

二、6~7岁

大部分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开始换牙,因为萌出的恒门牙比乳门牙大,呈“八”字形,这是传说中的“丑小鸭期”。因为不好看,家长的注意力一下子落到牙齿和面部变化上。

另外,有些孩子天生“人中”较短、上下唇闭合不上,或者唇红偏厚显得“嘴翘”“唇突”,看似与“腺样体面容”个别特点有相符之处,但实际牙列及颌骨并没有明显异常。

在门牙逐渐替换的过程中,新萌出的恒牙比乳牙“个头”大很多,孩子可能出现“脸小、门牙大”的外观,这也会让有些家长觉得小朋友的门牙太大,从而感觉没有小时候可爱的错觉!

这不等于都有问题,更不等于都需要矫治。面诊时,医生可能还需要参考遗传、家族成员情况以及孩子生长发育情况来进一步判断。

三、8~10岁

8岁左右,许多孩子的上下门牙已经完全萌出,一般上颌侧切牙建立咬合后2-3年期间,不会再出现其他牙齿的萌替,牙列会出现一个暂时的稳定期,但面部的变化仍在继续。

许多孩子会在8-10岁这个年龄段内逐渐进入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口呼吸问题对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可能会在生长加速的时候被放大,因此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即将到来前的1年左右,是上颌前突、下颌短小、开唇露齿等“口呼吸面容”治疗的最合适时机。

在开始治疗前,家长经常会问到:“这一轮矫牙做完,是不是以后就都一切正常了?”

早期矫治并不是治疗的终结。孩子的身体还在不断发育中,治疗中可能也需要根据生长情况作出调整,很多时候孩子还需要进行第二阶段的治疗,才能达到最终的理想效果。儿童早期矫治可以尽早地针对病因和已经产生的问题进行干预,帮助孩子更早地建立正常口腔功能。

对于有骨性问题的孩子,尽可能减轻颌骨骨性畸形的严重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打下基础,降低难度。儿童早期矫治是针对现状给出最优解决办法,但有些错𬌗畸形还受遗传因素、其他因素影响,即便是“早发现、早干预”,可能也无法一次性达到较为理想效果。

四、10~12岁

这个年龄段侧方牙群在迅速替换,是牙齿情况比较多变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每个人颌面部生长发育的潜力也各不相同,有的仍处于颌面生长发育高峰期,还有些高峰期已经临近结束。

口呼吸的孩子如果在这个阶段才发现有牙颌面异常,通常建议尽快开始治疗。如果口呼吸问题持续存在且是由于上气道问题引起,而家长对孩子的面部发育情况也比较关注,那么对口呼吸的病因问题也需要尽快诊治,再结合专业的矫治,以便更充分利用剩余的生长潜力,清除孩子面容发育路上的障碍,尽可能引导孩子面型朝向较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因为处在不同的颌面发育阶段,牙列、面容的生长变化各有不同。而对于已经确诊口呼吸的孩子,或者家长拿不准孩子是否是“口呼吸面容”的,就医的最佳时机就是现在!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