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权威发布 > 正文

19家知名食品企业集体上书 质疑电子监管码

2008-04-03 09:15:04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作者:世顶  转载

  19家知名食品企业联名上书,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取消对食品安全管理无实质意义的“食品监管码”规定。

  一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两会刚刚结束不久,国内的众多食品企业就坐不住了。3月18日,中粮长城酒业、中粮营销、娃哈哈、达能、伊利等53家食品名企齐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讨论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码的利弊和可行性,声援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宗庆后在两会上提出取消对食品行业的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制度的建议。

  与此同时,安利、百事、联合利华、箭牌糖果、玛氏食品、伊利、雀巢、雅培、通用磨坊、英特儿、可口可乐、乐天等19家知名食品企业联名上书有关部门,其中包括河南的莲花、双汇和大用,对在食品行业推广“电子监管码”表示质疑,认为它加重了企业负担,而对保证食品安全又很难起到实质性作用,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及有关部门慎重对待。

  据了解,今年6月30前,国内所有的食品企业都必须张贴“产品身份证”——电子监管码,否则不允许进入市场。

  上书谋变

  “我们要求国家慎重对待在食品行业全面实施电子监管码,一品一码的监管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安全,相反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可能促使已经进入微利时代的乳品、肉类、农副加工食品,掀起新一轮的涨价风潮。”3月28日,一位参与“上书”的某企业人士刘先生说。

  据了解,2007年12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上发布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在该通知中,要求“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电子监管码后,方可出厂销售”,这一举措对预包装食品生产企业影响巨大,实际是设置了新的行政许可和市场准入条件。

  对此,素有“两会提案大户”之称的宗庆后在两会的提案中表示,以目前的市场状况,每个产品都要打上电子监管不太现实,现在的技术也没有到这个水平。

  一业内人士表示,在食品包装上打印“监管码”非常繁杂,涉及设备改造、生产线速度调节等多个方面,会极大地增加操作难度和生产成本。

  据河南一位白酒生产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企业不仅面临着原材料涨价的压力,还需承受市场物价的高额风险,仅购买“电子码”一项就是一笔巨额的开支,不得不精打细算,以3分/枚计,一年下来就是数十万元的开支。

  3月18日,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组织的讨论会上对参会企业做的一份企业调查问卷显示,100%的企业认为,在食品行业全面实行电子监管码,企业生产成本肯定增加,其中50%的企业认为生产成本将大幅度提升;超过75%的企业表示,将会根据企业新增加的生产成本上调价格,上涨幅度约在0.5%~15%之间。

  “可是,各级工商机构表示,实行电子监管码只会增加很少的生产成本,因此将严格查处和打击涨价行为。作为食品生产企业,我们左右为难。”刘先生无奈地感叹道。

  四大质疑

  “宗庆后在两会上关于电子监管码的提案,说的就是国内食品企业对待电子监管码的实际。”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工作人员表示。 宗庆后在提案中说到,电子监管码记录提供的产品质量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名称、产品商标、产品品牌、保质期、生产日期等,这些信息早已全部存在于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通过阅读标签,消费者即可方便快捷地获得有关信息。

  “监管部门如需对产品进行监控,完全可以通过核查企业销售记录等方式达到目的,是否有必要再建立一套实质上重复的信息提供系统?”刘先生表示,许多食品企业都充满疑惑。

  在实施电子监管码的问题上,国家质检总局曾表示,目的是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保证食品质量。

  “事实上,电子监管码属问题追溯系统,未涉及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对食品安全管理并无实质意义。”一熟悉电子监管码的食品业内人指出,对待食品行业的质量监管,不应简单地采取与汽车、电视、冰箱等产品相同或类似的监管方式,毕竟它们的生产和销售特性有着根本的不同。

  此外,实施电子监管产品的企业必须加入由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如果不入网,今年6月份以后产品将不允许在市场上出现,但是企业入网需要交纳一定的服务费用。

  创建该网站的中信国检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一个企业每年收取600元的费用,全国执行的是统一价格。”

  据了解,中国大大小小的食品企业有45万多家,其中已经实施QS认证的食品企业有近11万家,此次要求电子监管的对象恰恰是已经实施QS认证的企业。这样算来,仅食品企业每年上交的“服务费”就是6000多万元。

  同时,“上书”表示,目前,生产企业尤其是最小包装数额巨大的食品生产企业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进行设备改造、配置人力、购买耗材以及获取几乎是天文数字的电子监管码。对于产品附加值较小且已经是微利的食品企业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而广大消费者除了需要承担生产企业不可避免地转嫁的部分成本外,如果要利用该监管体系辨别产品真伪(而不是产品安全性),还需付出电话费、短信费或上网费等。

  前途未卜

  尽管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相关调查表明,91%的企业认为实施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码制度没有必要,甚至超过89%的企业认为该制度不可行,但是依旧有相当多的企业对这次集体“上书”的成功,没有十分的把握。

  宗庆后在提案中表示,电子监管制度若在预包装食品中实施将会耗费大量社会资源,极大增加社会成本,会对近期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呼吁不宜仓促推行。 他表示,如果近期必须实施,则建议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试点,待技术上完全成熟后,再考虑向全国的食品行业逐步推广,千万不可简单地一刀切。

  “我们的企业也已经入网,但是还没有对产品张贴电子监管码。”刘先生表示。

  记者在调查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后发现,刘先生这种观望的态度不是个例。他们大都表示,国家的政策已经出台了,作为企业只有去执行,至于何时张贴电子监管码,还是先等等再说。

  这些企业中不少还是“上书”的成员。娃哈哈就是其中一员,事实上,娃哈哈已经在中国电子监管网入网,甚至在北京市场上已经张贴上了电子监管码。

  这从侧面表明,包括上书成员在内的诸多食品企业,对取消电子监管制度的结果无不担心。

  据了解,目前中国食品行业协会正在与国家质检总局继续沟通,至于结果,还未明朗化。

  3月28日,记者致电国家质检总局,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没有新的文件下发,不方便接受采访。

  不过有专家表示,在奥运会来临之际,国家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在食品监管上融入电子信息化的方式,表明了十足的决心,要想在食品行业取消电子监管码,成功的希望不是十分大。

  3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邀请包括联名上书的企业在内的21家企业代表,于4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相关会议,讨论有关事宜。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责任编辑:尹浩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46岁男子乱吃生鱼片全身变蜡黄像64岁

因听信“养生大师”马悦凌生吃泥鳅能治病的宣传,一女护士最后生吃出一身病。无独有偶,也有人好吃生鱼虾,给身体惹出“大麻烦”。详细>>

上海禁止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 一次性餐具会致癌吗?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规定“餐饮服务及配送服务,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此条例在微博引起热议,网友以吐槽……详细>>

方舟子:转基因玉米更有益健康 可有效杀死害虫

提起主粮,许多人想起的是水稻和小麦。其实玉米也是非常重要的主粮。对美国来说尤其如此,全世界的玉米有近一半产自美国。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作……详细>>

男子曝高档瓶灌低价酒 称“喝不死人”

见茅台酒、五粮液等高档酒价格飙升,陈某将回收来的高档酒酒瓶,灌装低档酒进行销售。检察机关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对陈某提起公诉。昨日,丰台法院公……详细>>

农业部副部长:中国“菜篮子”监测合格率逾95%

详细>>

  • 赵芯梅

  • 李跃

  • 胡中伟

  • 邱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