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Diseases of mediastinum,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
编码CB22
子码范围CB22.0 - CB22.Z
关键词
索引词Diseases of mediastinum,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
同义词disease of mediastinum、disorder of mediastinum、mediastinal disease、mediastinal disorder、disease of mediastinum,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纵隔疾病 [possible translation]、纵隔疾患 [possible translation]、disease of mediastinum,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
别名纵隔区域的病理状况、胸腔内纵隔区域的疾病、纵隔区病变
纵隔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检查阳性:
- 胸部CT扫描或MRI显示纵隔内有明确的病变,如肿块、炎症、纤维化等,并且病变无法归类到其他特定的诊断。
-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认病变性质。
- 影像学检查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胸痛(位于胸骨后或胸部中央的疼痛,可向背部、颈部放射)。
- 呼吸困难(患者感到气短、呼吸费力,尤其是在活动时加重)。
- 吞咽困难(吞咽固体食物或液体时感觉不适或阻塞感)。
- 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受压导致的声音变化)。
- 体征:
- 胸骨触痛(胸骨区域轻触即有明显疼痛反应)。
- 纵隔浊音界扩大(叩诊发现上纵隔阴影增宽)。
- 皮下气肿(颈部或胸部皮肤出现捻发音)。
- 颈部肿胀(纵隔病变累及颈部结构时可见局部肿胀)。
- 实验室检查:
- 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急性炎症情况下)。
- 其他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升高。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或病理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至少2项)。
- 实验室检查异常(白细胞计数升高、CRP或ESR升高)。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检查:
- 异常意义:见上纵隔阴影增宽、气管及食管移位、纵隔积气等征象。有助于初步筛查和定位。
- 胸部CT扫描:
- 判断逻辑:详细显示纵隔内病变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特别是增强CT可以更好地评估血管受压情况。
- MRI检查:
- 判断逻辑: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尤其适用于评估肿瘤侵犯范围及血管受压情况。对于区分良性与恶性病变特别有用。
- 胸部X线检查:
-
临床鉴别检查:
- 支气管镜检查:
- 异常意义:排除或确认气管、支气管受累的情况。
- 食管钡餐造影:
- 判断逻辑:评估食管是否受压或变形,有助于鉴别诊断。
- 支气管镜检查:
-
病理学检查:
- 活检:
- 异常意义:通过细针穿刺或手术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认病变性质。是确诊的关键步骤。
- 活检:
-
血液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
- 判断逻辑: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感染或炎症。
- 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
- 判断逻辑:升高提示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 全血细胞计数:
-
微生物学检查:
- 细菌培养:
- 判断逻辑:如果怀疑感染性纵隔炎,可以通过血液、脓液或分泌物培养确定病原菌。
- 细菌培养: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检查:
- 异常意义:上纵隔阴影增宽、气管及食管移位、纵隔积气等征象提示纵隔病变。
- 胸部CT扫描:
- 异常意义:详细显示纵隔内病变的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
- MRI检查:
- 异常意义: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尤其适用于评估肿瘤侵犯范围及血管受压情况。
- 胸部X线检查:
-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50 mg/L):提示细菌性感染或严重炎症反应。
- 血沉(ESR)升高:非特异性炎症活动标志,需结合其他指标。
-
血液检查:
-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 异常意义:急性炎症情况下可见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 血常规:
- 异常意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
-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
微生物学检查:
- 细菌培养:
- 异常意义:通过血液、脓液或分泌物培养确定病原菌,有助于指导治疗。
- 细菌培养:
-
病理学检查: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异常意义: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认病变性质,是确诊的关键步骤。
- 组织病理学检查: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影像学(CT或MRI)和病理学检查(活检),结合典型症状及体征。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胸部X线、CT、MRI)和临床评估(支气管镜、食管钡餐造影)为主,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影像学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权威依据:《胸部影像学》、《胸部疾病诊断指南》、《纵隔疾病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