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产科创伤Unspecified Certain specified obstetric trauma
编码JB0A.Z
关键词
索引词Certain specified obstetric trauma、未特指的产科创伤、某些特指的产科创伤、产科创伤、产科损伤 [possible translation]、产科损伤
缩写未特指产科创伤、未明确产科创伤
别名产后创伤-未特指、分娩损伤-未特指、产伤-未特指
未特指的产科创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必须条件):
- 直接解剖学证据:
- 阴道检查或手术探查发现生殖道撕裂(如会阴Ⅲ-Ⅳ度裂伤、宫颈全层裂伤或子宫下段破裂)。
- 影像学(超声/CT/MRI)确认盆腔血肿(直径≥5cm)或器官损伤(如膀胱破裂)。
- 直接解剖学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临床指标):
- 分娩后24小时内出现以下至少两项:
- 持续性阴道出血(每小时浸透≥2张卫生巾,持续>2小时)。
- 收缩压<90mmHg或心率>100次/分(排除其他原因)。
- 会阴/下腹部剧痛无法通过常规镇痛缓解。
- 分娩后24小时内出现以下至少两项:
-
支持条件(辅助指标):
- 实验室指标:
- 血红蛋白较产前下降≥20g/L,或24小时内输血需求≥2单位红细胞。
- CRP>50mg/L或降钙素原>0.5ng/mL提示感染风险。
- 危险因素:
- 器械助产(产钳/胎吸)或急产/滞产病史。
- 既往剖宫产史或盆腔手术史。
- 实验室指标:
-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直接解剖证据,需同时满足:
- 必须条件中至少两项临床表现。
- 支持条件中至少一项实验室异常。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 初步评估 │
│ (生命体征+阴道检查) │
└───────────────┘
↓
┌─────────────────┐
│ 影像学检查 │
├─ 超声(首选) │
├─ CT(复杂血肿/脏器损伤)│
└─ MRI(神经损伤评估) │
↓
┌─────────────────┐
│ 侵入性检查 │
├─ 膀胱镜(疑泌尿系损伤)│
├─ 腹腔镜(内出血探查) │
└─ 肛门指检(括约肌功能)│ -
判断逻辑:
- 阴道检查:
- 使用双叶窥器系统评估:
- 会阴裂伤分级(Ⅰ-Ⅳ度):Ⅲ度(肛门括约肌部分断裂)需立即缝合。
- 宫颈环形裂伤>2cm伴活动性出血提示需血管结扎。
- 超声检查:
- 发现宫旁不均质包块(血肿)时:
- 包块直径>5cm或进行性增大→需手术清除。
- 伴游离液体+血红蛋白下降→提示活动性出血。
- CT检查:
- 腹膜后血肿特征:
- Hounsfield单位30-50,无强化→保守治疗。
- 造影剂外溢→血管介入栓塞指征。
- 阴道检查:
三、实验室参考值
-
血液学指标:
- 血红蛋白:
- <70g/L→需紧急输血(WHO产后出血指南)。
- 较基线下降>30%→提示隐性出血。
- 凝血功能:
- PT>15秒或Fib<2g/L→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血红蛋白:
-
感染指标:
- CRP:
- >100mg/L→需联合广谱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血培养:
- 阳性结果(如大肠埃希菌)→调整抗生素为碳青霉烯类。
- CRP:
-
尿液分析:
- 血尿(RBC>50/HPF):
- 提示膀胱损伤,需膀胱造影确认。
- 血尿(RBC>50/HPF):
四、总结
- 诊断核心:解剖损伤直接证据优先,结合出血动力学指标。
- 检查策略:从无创(超声)到有创(腔镜)阶梯式排查。
- 实验室预警:血红蛋白动态监测+感染标志物联判病情进展。
参考文献:
- ICD-11第18章"妊娠、分娩或产褥期"
- WHO《产后出血管理指南》(2023修订版)
- 《中华妇产科杂志》产科创伤诊疗共识(2024)
- UpToDate: "Diagnosis of obstetric perineal trau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