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分娩或产褥期肝疾患Liver disorders in pregnancy, childbirth or the puerperium
编码JA65.0
关键词
索引词Liver disorders in pregnancy, childbirth or the puerperium、妊娠、分娩或产褥期肝疾患、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possible translation]、AFLP[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科胆汁淤积 [possible translation]、产科胆汁淤积、妊娠胆汁淤积性瘙痒、妊娠、分娩或产褥期并发肝坏死
缩写AFLP、ICP
别名妊娠期肝脏疾病、孕期肝病、妊娠期肝功能异常、产褥期肝病、妊娠相关肝疾患、妊娠合并肝病、孕产妇肝病
妊娠、分娩或产褥期肝疾患 (JA65.0) 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AFLP):
- 组织学诊断:肝脏活检显示广泛的微血管脂肪变性和肝细胞脂肪变性。
- 临床表现与生化指标:存在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并伴有显著的肝功能异常(ALT、AST显著升高,胆红素升高)和凝血功能障碍(PT延长,APTT延长)。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
- 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血清总胆汁酸水平≥10 μmol/L。
- 临床表现:持续性重度瘙痒,无其他原因解释的瘙痒,并伴有轻度黄疸。
-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皮肤瘙痒:尤其是掌跖部瘙痒,夜间加剧。
- 黄疸:皮肤和眼白出现黄色,尿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
- 乏力:患者常感到疲劳、无力,活动耐力下降。
- 恶心呕吐:尤其是在AFLP患者中更为明显。
- 腹痛:右上腹疼痛或不适。
- 食欲不振:明显的食欲减退。
-
体征:
- 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
- 肝脏肿大:肝脏边缘钝圆,触诊时可触及肿大的肝脏。
- 蜘蛛痣:皮肤表面出现红色血管扩张,形似蜘蛛。
- 肝掌:手掌大小鱼际部位出现红斑。
- 腹水:在严重病例中,可能出现腹水,导致腹部膨胀。
-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的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组织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如瘙痒、黄疸等)。
- 实验室检查异常(如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肝功能异常)。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
- 异常意义:可以显示肝脏肿大、回声增强等改变,有助于排除其他肝脏疾病。
- 判断逻辑: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认肝脏病变情况。
-
CT或MRI:
- 异常意义:在复杂情况下,CT或MRI可以进一步评估肝脏的结构和病变程度,尤其适用于AFLP患者的病情评估。
- 判断逻辑:当超声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或需要更详细的肝脏结构信息时使用。
-
-
临床鉴别检查:
-
病毒性肝炎筛查:
- 异常意义:通过血清学检测(如HAV、HBV、HCV抗体)排除病毒性肝炎的可能性。
- 判断逻辑:对于有病毒感染风险的患者,进行相应的病毒标志物检测,以排除其他病因。
-
药物反应评估:
- 异常意义:了解患者近期用药史,评估是否存在药物引起的肝损伤。
- 判断逻辑: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药物性肝损伤。
-
-
流行病学调查:
- 家族史和遗传背景:
- 异常意义:部分妊娠期肝病具有家族性和地区性特点,了解家族史有助于诊断。
- 判断逻辑:询问患者的家族史,特别是是否有类似疾病的家族成员。
- 家族史和遗传背景: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清总胆汁酸 (TBA) 水平:
- 异常意义: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显著升高是ICP最特异性的诊断指标。正常范围:<10 μmol/L;ICP患者通常>10 μmol/L。
- 阈值:≥10 μmol/L。
-
肝功能指标:
-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异常意义: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正常范围:7-56 U/L;显著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
- 阈值:>40 U/L。
-
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异常意义:同样反映肝细胞损伤。正常范围:10-40 U/L;显著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
- 阈值:>40 U/L。
-
ALP(碱性磷酸酶):
- 异常意义:反映胆汁排泄功能。正常范围:40-150 U/L;升高提示胆汁淤积。
- 阈值:>150 U/L。
-
GGT(γ-谷氨酰转移酶):
- 异常意义:反映胆汁排泄功能。正常范围:7-64 U/L;升高提示胆汁淤积。
- 阈值:>64 U/L。
-
胆红素:
- 异常意义:反映胆汁排泄功能。正常范围:3.4-20.5 μmol/L;升高提示胆汁淤积或肝细胞损伤。
- 阈值:>20.5 μmol/L。
-
-
凝血功能指标:
-
PT(凝血酶原时间):
- 异常意义: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正常范围:11-14秒;延长提示凝血功能障碍。
- 阈值:>14秒。
-
AP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
- 异常意义: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正常范围:25-37秒;延长提示凝血功能障碍。
- 阈值:>37秒。
-
-
血小板计数:
- 异常意义:血小板减少是HELLP综合征的重要特征之一。正常范围:150-400 × 10^9/L;减少提示凝血功能障碍。
- 阈值:<150 × 10^9/L。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组织学证据(如肝脏活检)和特定的生化指标(如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结合典型症状及流行病学史。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超声、CT或MRI)和临床评估(病毒性肝炎筛查、药物反应评估)为主,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胆汁酸水平、肝功能指标)。
权威依据:WHO《妊娠相关肝病指南》、IDSA指南、窦晓光教授:妊娠相关肝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