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高凝状态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aemic stroke due to hypercoagulable state
编码8B11.42
关键词
索引词Cerebral ischaemic stroke due to hypercoagulable state、血液高凝状态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
缩写高凝状态脑卒中、高凝性缺血性脑卒中
别名高凝血症引起的脑卒中、凝血功能亢进导致的脑卒中、血栓倾向性脑卒中、易栓症脑卒中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左侧--双侧--右侧发生部位
XA13S2 脑动脉
XA7C50大脑后动脉XA1VB0大脑前动脉XA4WT4前外侧中央动脉XA2K99基底动脉XA3185基底动脉脑桥支XA2JH8大脑中动脉临床表现
8B26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
8B26.50单纯运动性腔隙综合征8B26.Y其他特指的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8B26.Z未特指的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8B26.5腔隙综合征8B26.5Y其他特指的腔隙综合征8B26.5Z未特指的腔隙综合征8B26.51单纯感觉性腔隙综合征8B26.4大脑后动脉综合征8B26.1小脑卒中综合征8B26.2大脑中动脉综合征8B26.0脑干卒中综合征8B26.3大脑前动脉综合征 麻痹症状
MB53.2痉挛性偏瘫MB51双上肢瘫痪MB51.Z未特指的双上肢瘫痪MB56截瘫MB55.0下肢弛缓性单瘫MB57.3骶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4上肢单瘫MB54.Z未特指的上肢单瘫MB53.1松弛性偏瘫MB55.1下肢痉挛性单瘫MB50.1痉挛性四肢瘫痪MB53偏瘫MB53.Z未特指的偏瘫MB54.0上肢弛缓性单瘫MB57.2腰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Y其他特指的麻痹症状MB5Z未特指的麻痹症状MB54.1上肢痉挛性单瘫MB57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7.Y其他特指的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7.Z未特指的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1.1双上肢痉挛性瘫痪MB57.0颈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7.1胸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1.0双上肢弛缓性瘫痪MB55下肢单瘫MB55.Z未特指的下肢单瘫MB50四肢瘫痪MB50.Z未特指的四肢瘫痪MB50.0弛缓性四肢瘫痪MB53.0交替性偏瘫MB52双下肢瘫痪血液高凝状态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血液高凝状态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凝血-抗凝系统失衡(凝血活性增强或抗凝机制减弱),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和病理性血栓形成倾向。这种异常状态可引发原位血栓形成或系统性栓塞(如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脑动脉闭塞和局部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根据ICD-11分类,该疾病归类于其他已知病因的缺血性脑卒中下。
病因学特征
- 遗传因素:先天性凝血系统异常,如V因子Leiden突变、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抗凝血酶III/蛋白C/S缺乏症等,通过增强凝血酶生成或减弱天然抗凝机制诱发高凝状态。
- 获得性因素:
- 慢性疾病:恶性肿瘤(如胰腺癌、黏液腺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疾病,通过释放促凝物质或损伤内皮功能激活凝血系统。
- 内分泌因素:妊娠期、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引起的高雌激素状态,可上调凝血因子合成并抑制纤溶活性。
- 代谢异常:糖尿病通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损伤内皮;肥胖通过脂肪因子介导慢性炎症和血小板活化。
- 血流动力学改变:脱水或休克导致血液浓缩;长期制动引发静脉淤滞,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若存在卵圆孔未闭等右向左分流通道,可导致反常栓塞)。
- 医源性因素:大型手术(尤其骨科/盆腔手术)、中心静脉置管等造成的血管损伤和制动状态。
-
药物影响:化疗药物(如L-天冬酰胺酶)、他莫昔芬、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相关药物等可直接或间接改变凝血平衡。
- 环境因素:吸烟通过尼古丁诱导血小板活化和纤维蛋白原升高;酗酒导致脱水及肝功能异常,间接影响凝血功能。
病理机制
- 血栓形成机制:高凝状态下,血管内皮轻微损伤即可激活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级联反应,纤维蛋白原异常升高促进稳定血栓形成。
- 脑损伤机制:动脉闭塞后,缺血核心区在数分钟内发生不可逆性梗死,周边半暗带因侧支循环差异可存活数小时。再灌注损伤和自由基爆发加剧神经细胞死亡。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突发偏瘫(累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失语(优势半球受累)、同向性偏盲(枕叶梗死)等,症状在数小时内达高峰。
- 非特异性症状:约20%患者出现卒中前短暂头痛(可能反映微血栓事件)。
- 意识障碍:主要见于基底动脉闭塞或大面积半球梗死。
- 体征与评估:
- 神经系统定位体征:Babinski征阳性、肌张力不对称、感觉平面等。
- 影像学特征:发病24小时内CT可显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MRI-DWI序列在30分钟内即可显示细胞毒性水肿;CTA/MRA可明确血管闭塞部位。
参考文献:基于默沙东诊疗手册及相关医学文献资料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