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非肥大细胞骨髓增殖性肿瘤Unspecified Non mast cell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更新时间:2025-06-18 21:18:59
编码2A20.Z

关键词

索引词Non mast cell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未特指的非肥大细胞骨髓增殖性肿瘤、非肥大细胞骨髓增殖性肿瘤
缩写MPN、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
别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未特指的非肥大细胞骨髓增殖性肿瘤(2A2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骨髓活检病理学特征
      • 全髓高增生(红系、粒系、巨核系中至少两系增生)
      • 巨核细胞增殖伴形态异常(如簇状分布、核分叶异常)
      • 排除BCR-ABL1阳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及其他特定MPN亚型
  2. 必须条件

    • 持续性血细胞异常(满足至少一项):
      • 血红蛋白>185 g/L(男性)或>165 g/L(女性),或<100 g/L(贫血)
      • 血小板计数>450×10⁹/L或<150×10⁹/L
      • 白细胞计数>11×10⁹/L(无感染或炎症)
    • 肝脾肿大影像学证据(超声/CT显示脾脏长度>12 cm或肝脏体积增大)
  3. 支持条件

    • 基因突变(至少一项):
      • JAK2 V617F突变阳性(灵敏度50-60%)
      • CALR外显子9突变(Ⅰ型或Ⅱ型)
      • MPL W515突变
    • 骨髓纤维化前驱表现
      • 网状纤维染色MF-1级(WHO标准)
      •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250 U/L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血液学检查
│ ├── 全血细胞计数(含网织红细胞)
│ ├── 外周血涂片(查原始细胞比例)
│ └── 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
├── 骨髓检查
│ ├── 骨髓穿刺细胞学
│ └── 骨髓活检(含网状纤维染色)
├── 分子检测
│ ├── JAK2/CALR/MPL突变检测
│ └── 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
└── 影像学
├── 腹部超声(肝脾测量)
└── 胸部/腹部CT(评估髓外造血灶)

二级检查(鉴别诊断)
├── 流式细胞术(排除MDS/AML)
├── 细胞遗传学分析(核型检测)
└── 二代测序(检测ASXL1/TET2等表观遗传学突变)

判断逻辑

  1. 全血细胞计数

    • 三系异常需警惕MPN,单系异常需排除反应性增生
    • 血小板>1000×10⁹/L优先考虑ET,但需结合骨髓象
  2. 骨髓活检

    • 巨核细胞簇状增生(≥3个相邻巨核细胞)是MPN特征性表现
    • MF-1级纤维化需动态监测,>MF-2级考虑PMF转化
  3. 基因检测

    • 三重阴性(JAK2/CALR/MPL均阴性)需排除CMML或aCML
    • CALR突变分型:Ⅰ型(52bp缺失)预后优于Ⅱ型(5bp插入)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血红蛋白 男130-175 g/L >185 g/L提示红细胞增多倾向,<100 g/L需排除骨髓纤维化或无效造血
血小板计数 150-450×10⁹/L >600×10⁹/L提示巨核系增殖,<100×10⁹/L警惕骨髓衰竭或脾功能亢进
JAK2 V617F 阴性 阳性支持MPN诊断,但需排除PV(需结合红细胞容量测定)
血清LDH 120-250 U/L >300 U/L提示细胞高代谢状态,可能反映骨髓增殖活性或早期纤维化
血清EPO水平 3.7-29.5 mIU/mL 降低(<3 mIU/mL)提示自主红细胞生成,需与PV鉴别
骨髓CD34+细胞比例 <1% >1%提示疾病进展风险,>3%需警惕向急性白血病转化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初步筛查:血常规异常+肝脾肿大 → 启动MPN诊断程序
  2. 核心确诊:骨髓病理特征+排除其他MPN亚型
  3. 分子佐证:基因突变检测支持克隆性造血证据
  4. 动态监测:每3-6个月评估血象、LDH及脾脏体积变化

参考文献
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2022修订版)
NCCN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4.v1)
Blood杂志《未分类MPN的分子特征与临床管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