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Typhoid fever
编码1A07
子码范围1A07.0 - 1A07.Z
关键词
索引词Typhoid fever
同义词ileotyphus、infection by salmonella typhi、typhoid、typhoid any site、typhoid fever any site、typhoid infection、typhoid infection any site、typhoid fever confirmed、enteric fever NOS、肠热病NOS、确诊伤寒、肠伤寒、伤寒沙门菌感染、伤寒、伤寒,任何部位、伤寒沙门菌感染,任何部位
缩写肠热病
别名伤寒病、沙门氏菌性肠热症、沙门氏菌性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肠热病
伤寒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血液培养阳性:血和骨髓培养分离出伤寒沙门氏菌。
- 粪便培养阳性:粪便样本中分离出伤寒沙门氏菌。
- 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如PCR检测出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持续高热(体温≥39℃),通常为稽留热或弛张热型,持续数周。
- 消化系统症状:腹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 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
- 体征:脾脏肿大(轻度至中度)、肝脏肿大、玫瑰疹。
- 流行病学史:
- 近期有疫区旅行史或接触史。
- 饮食卫生条件差,有摄入被污染食物或水源的历史。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发热+消化道症状)。
- 血清学抗体滴度升高(肥达反应“O”抗体效价1:80以上,“H”抗体效价1:160以上)。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
- 异常意义:发现肝脏、脾脏肿大及回肠末段的病变,有助于排除其他急腹症。
- CT扫描:
- 异常意义:评估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观察肠道炎症、溃疡或穿孔情况。
- 腹部超声:
-
临床鉴别检查:
- 神经系统症状评估:
- 异常意义:出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症状,提示可能为伤寒感染。
- 心脏及心血管症状评估:
- 异常意义:心动过速或相对缓脉,提示全身炎症反应。
- 神经系统症状评估:
-
流行病学调查:
- 暴露史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可疑食物或水源接触史,增强诊断指向性。
- 暴露史追溯: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检查:
- 血液培养阳性:直接确诊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 粪便培养阳性:直接确诊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 PCR检测阳性:特异性基因检出支持早期或培养阴性病例的诊断。
-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50 mg/L):提示细菌性感染或严重炎症反应。
- 血沉(ESR)升高:非特异性炎症活动标志,需结合其他指标。
-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减少: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
-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是常见的实验室表现之一。
-
免疫学检查:
- 肥达反应:“O”抗体效价1:80以上,“H”抗体效价1:160以上。若病程中效价呈动态递增者更有确诊价值。
-
便常规:
- 白细胞或红细胞阳性:提示侵袭性肠炎,需与其他病原体感染鉴别。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原学证据(血液或粪便培养阳性),结合典型症状及流行病学史。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腹部超声、CT)和临床评估(神经系统症状、心脏症状)为主,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血液或粪便培养、肥达反应)。
权威依据:WHO《伤寒和副伤寒指南》、IDSA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