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沙门菌感染Infections due to other Salmonella
编码1A09
子码范围1A09.0 - 1A09.Z
关键词
索引词Infections due to other Salmonella
同义词NTS - [nontyphoidal salmonella]、NTS[非伤寒沙门菌]
缩写NTS
别名其他沙门氏菌感染、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感染性病原体
--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凯道古沙门菌--巴雷利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旺兹沃思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奥雷宁堡沙门菌--三河岛沙门菌--山夫顿堡沙门菌--利赤非尔德沙门菌--圣保罗沙门菌--康科德沙门菌--古巴沙门菌--哈特福德沙门菌--邦戈沙门菌--婴儿沙门菌--肠道沙门菌亚种肠道血清型4,[5],12:i:---圣迭戈沙门菌--新港沙门氏菌--肠道沙门菌亚种肠道血清型4,5,12:i:---鼠伤寒沙门菌--基夫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勃兰登堡沙门菌--姆班达卡沙门菌--汤卜逊沙门菌--蒙得维的亚沙门菌--田纳西沙门菌--加明那拉氏沙门菌--恩昌加沙门菌--利尔沙门菌--布灵得卢柏沙门菌--基安布沙门菌--魏尔肖沙门菌--浦那沙门菌--布雷得尼沙门菌--斯特拉思科纳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哈瓦那沙门菌--巴拿马沙门菌临床表现
肾小管-间质疾病
GB56.1肾积水伴输尿管梗阻GB5Y其他特指的肾小管-间质疾病GB5Z未特指的肾小管-间质疾病GB54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未特指急性或慢性GB57肾钙质沉着症GB56.4其他或未特指的肾积水GB56.5肾积水和反流性肾病,伴膀胱输尿管或膀胱-输尿管-肾反流GB56梗阻性或反流性肾病GB56.Y其他特指的梗阻性或反流性肾病GB56.Z未特指的梗阻性或反流性肾病GB59肾或肾周脓肿GB55.1重金属诱发的肾病GB55.0巴尔干肾病GB55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GB55.Y其他特指的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GB55.Z未特指的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GB55.2慢性尿酸性肾病GB53急性肾乳头坏死GB50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GB51急性肾盂肾炎GB56.0肾积水伴输尿管肾盂连接部梗阻GB56.3膀胱梗阻所致肾积水GB58肾积脓GB52急性肾小管坏死GB56.2肾积水伴输尿管口梗阻CA40.0 细菌性肺炎
CA40.08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肺炎CA40.03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肺炎CA40.00肺炎衣原体引起的肺炎CA40.0Y其他特指的细菌性肺炎CA40.0Z未特指的细菌性肺炎CA40.07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CA40.06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CA40.01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肺炎CA40.02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CA40.05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肺炎CA40.04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FB84 骨髓炎或骨炎
FB84.0急性血源性骨髓炎FB84.3慢性多病灶性骨髓炎FB84.1其他急性骨髓炎FB84.5其他慢性血源性骨髓炎FB84.Y其他特指的骨髓炎或骨炎FB84.Z未特指的骨髓炎或骨炎FB84.2亚急性骨髓炎FB84.4慢性骨髓炎,伴引流窦道FB84.4关节细菌感染 脓毒症
1G41脓毒症伴脓毒性休克1G40脓毒症不伴脓毒性休克1D01.0 细菌性脑膜炎
1D01.00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1D01.0Y其他特指的细菌性脑膜炎1D01.0Z未特指的细菌性脑膜炎关联情况
MG50.9 耐药沙门氏菌
MG50.91耐三代头孢菌素的沙门氏菌MG50.9Y耐其他抗生素的沙门氏菌MG50.9Z耐未特指抗生素的沙门氏菌MG50.90耐氟喹诺酮的沙门氏菌MG50.92耐碳青霉烯的沙门氏菌其他沙门菌感染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其他沙门菌感染是指由非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虽然也属于沙门菌属,但由于其独特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通常被单独归类讨论。因此,本病主要指除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沙门菌引起的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及婴儿沙门菌等。
病因学特征
-
病原体特性:
- 沙门菌隶属于肠杆菌科沙门菌属,自1885年首次分离出以来,已发现超过2000个血清型。根据生化特性,这些菌株可以进一步分类。
- 非伤寒沙门菌主要通过食源性途径传播,例如摄入被污染的肉类、蛋制品和乳制品等。这些细菌在食品中大量繁殖,尤其是在不适当的储存条件下。
-
传染机制:
- 人体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后,沙门菌进入消化道并附着于肠道黏膜上,通过侵袭作用及释放内毒素引发局部炎症反应。
- 某些沙门菌菌株能够侵入肠道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并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全身器官,导致系统性感染。
-
易感人群:
- 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
- 胃酸分泌减少(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人群也容易感染。
病理机制
-
胃肠道病变:
- 沙门菌感染主要累及小肠,部分菌株可波及结肠,引起肠炎。细菌的侵袭作用及内毒素可导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形成。
- 局部炎症反应使肠道通透性增加,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引起腹泻等症状。
-
全身性感染:
- 在某些情况下,沙门菌可以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败血症。细菌内毒素可激活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发热、乏力等症状。
- 细菌还可能侵犯肝、脾、胆囊、骨髓等器官,引起相应的病变。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胃肠炎型: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急性起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为水样便,偶见黏液便),常伴有发热。
- 全身性感染型:较少见,表现为持续高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受累。
- 局灶性感染:如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等,取决于细菌侵犯的具体部位。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