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Cholera
编码1A00
关键词
索引词Cholera、霍乱、亚洲霍乱、流行性霍乱、霍乱综合征、霍乱弧菌肠道感染、非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肠炎、O1群霍乱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古典型霍乱、O1群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肠炎、古典型霍乱引起的肠炎、O1群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霍乱-O1群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埃尔托霍乱、埃尔托霍乱、O1群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肠炎、埃尔托肠炎、O1群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肠炎、埃尔托霍乱引起的肠炎、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
同义词cholera syndrome、asiatic cholera、epidemic cholera
别名虎列拉、急性腹泻性传染病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感染性病原体
--O1群霍乱弧菌, 霍乱生物型--O139群霍乱弧菌--O1群霍乱弧菌, 埃尔托生物型关联情况
MG50 检出耐药革兰氏阴性菌
MG50.03耐多粘菌素的鲍曼不动杆菌MG50.53耐四代头孢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A1耐氟喹诺酮的志贺菌MG50.10耐氟喹诺酮的弯曲杆菌MG50.70耐青霉素的脑膜炎奈瑟氏菌MG50.B0耐氟喹诺酮的弧菌MG50.61耐大环内酯的淋球菌MG50.C0其他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属MG50.54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Y检出其他特指的耐药革兰氏阴性菌MG50.Z检出未特指的耐药革兰氏阴性菌MG50.21耐氟喹诺酮的大肠埃希菌MG50.C1其他第三代耐头孢菌素耐药肠杆菌MG50.A耐药志贺菌MG50.AY其他耐药志贺菌MG50.AZ未特指的耐药志贺菌MG50.23耐四代头孢菌素的大肠埃希菌MG50.24耐碳青霉烯的大肠埃希菌MG50.51耐氟喹诺酮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26耐青霉素的大肠埃希菌MG50.A0耐碳青霉烯的志贺菌MG50.91耐三代头孢菌素的沙门氏菌MG50.5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8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G50.8Y其他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G50.8Z未特指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G50.5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G50.5Y其他的耐药克雷伯菌MG50.5Z未特指的耐药克雷伯菌MG50.30耐氨苄西林的流感嗜血杆菌MG50.9耐药沙门氏菌MG50.9Y耐其他抗生素的沙门氏菌MG50.9Z耐未特指抗生素的沙门氏菌MG50.90耐氟喹诺酮的沙门氏菌MG50.62耐氨基环醇的淋球菌MG50.1耐药弯曲杆菌MG50.1Y其他特指的耐药弯曲杆菌MG50.1Z未特指的耐药弯曲杆菌MG50.40耐克拉霉素的幽门螺杆菌MG50.C其他耐抗生素肠杆菌MG50.CY其他特指的耐药肠杆菌MG50.CZ未特指的耐药肠杆菌MG50.80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MG50.60耐三代头孢菌素的淋球菌MG50.50耐磺胺类或甲氧苄胺嘧啶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7耐药脑膜炎奈瑟氏菌MG50.7Y其他特指的耐药脑膜炎奈瑟氏菌MG50.7Z未特指的耐药脑膜炎奈瑟氏菌MG50.92耐碳青霉烯的沙门氏菌MG50.64耐氨基糖甙类的淋球菌MG50.6耐药淋球菌MG50.6Y其他耐药淋球菌MG50.6Z未特指的耐药淋球菌MG50.3耐药流感嗜血杆菌MG50.3Y其他特指的耐药流感嗜血杆菌MG50.3Z未特指的耐药流感嗜血杆菌MG50.55耐多粘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25耐多粘菌素的大肠埃希菌MG50.20耐磺胺类或甲氧苄氨嘧啶的大肠埃希菌MG50.0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G50.0Y其他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G50.0Z未特指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G50.01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MG50.02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MG50.A3耐大环类脂类的志贺菌MG50.81耐多粘菌素类铜绿假单胞菌MG50.A2耐三代头孢菌素的志贺菌MG50.4耐药幽门螺杆菌MG50.4Y其他特指的耐药幽门螺杆菌MG50.4Z未特指的耐药幽门螺杆菌MG50.63耐氟喹诺酮的淋球菌MG50.B耐药弧菌MG50.BY其他耐药弧菌MG50.BZ未特指的耐药弧菌MG50.22耐三代头孢菌素的大肠埃希菌MG50.2耐药大肠埃希菌MG50.2Y其他耐药大肠埃希菌MG50.2Z未特指的耐药大肠埃希菌MG50.52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2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MG50.00耐四环素的鲍曼不动杆菌MG55 检出耐药寄生虫
MG55.Y检出其他特指的耐药寄生虫MG55.Z检出未特指的耐药寄生虫MG55.0耐青蒿素的恶性疟原虫MG51 检出耐药革兰氏阳性菌
MG51.01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G51.0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G51.0Y其他特指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G51.0Z未特指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G51.02青霉素酶稳定的耐β内酰胺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G51.00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G51.Y检出其他特指的革兰氏阳性菌MG51.Z检出未特指的革兰氏阳性菌MG51.2耐药肠球菌MG51.2Y其他耐药肠球菌MG51.2Z未特指的耐药肠球菌MG51.20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MG51.11耐磺胺类或甲氧苄氨嘧啶的肺炎链球菌MG51.1耐药的肺炎链球菌MG51.1Y其他耐药肺炎链球菌MG51.1Z未特指的耐药肺炎链球菌MG51.10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MG51.12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肺炎链球菌MG51.12检出其他耐药微生物MG51.12检出未特指的耐药微生物MG53 检出耐药病毒
MG53.0耐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MG53.Y检出其他特指的耐药病毒MG53.Z检出未特指的耐药病毒MG52 检出耐药非革兰氏阴性非革兰氏阳性菌
MG52.01耐药的非结核分枝杆菌MG52.02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G52.Y检出其他特指的非革兰氏阴性非革兰氏阳性菌MG52.Z检出未特指的非革兰氏阴性非革兰氏阳性菌MG52.0耐药分枝杆菌MG52.0Y其他特指的耐药分枝杆菌MG52.0Z未特指的耐药分枝杆菌MG52.00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G52.00检出耐多药微生物MG52.00检出耐药真菌霍乱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烈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该病发病急、传播迅速,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更为常见。在中国,霍乱被列为甲类传染病。霍乱的主要致病因子为霍乱弧菌产生的霍乱肠毒素,该毒素能够导致严重的分泌性腹泻。
病因学特征
-
病原体种类与特性:
- 霍乱弧菌分为多种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是最常见的引起霍乱流行的类型。
- O1群又可分为两个生物型:经典生物型(Classical)和埃尔托生物型(El Tor)。埃尔托生物型目前是全球流行的主要类型。
- 霍乱弧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能在水中存活较长时间,并能附着于某些浮游生物上进行繁殖。
-
感染机制:
- 人类主要通过摄入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细菌进入人体后,在小肠内定植并产生霍乱肠毒素。
- 该毒素作用于肠黏膜细胞,持续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导致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升高,引发大量水分和电解质进入肠腔,表现为剧烈水样腹泻。
- 感染者由于大量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迅速发展为脱水、低血容量休克甚至死亡。
-
易感因素:
- 人群普遍对霍乱弧菌易感,但胃酸缺乏或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人更容易发生严重感染。
- 不良的卫生条件、不安全的饮用水源以及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是霍乱爆发的重要诱因。
病理机制
-
肠道病变:
- 霍乱弧菌侵入小肠后,在黏膜表面定植并释放霍乱肠毒素。
- 肠毒素使小肠上皮细胞分泌大量液体,同时抑制正常的钠离子吸收过程,从而造成大量水和电解质流失。
- 这种异常分泌导致了典型的无痛性、水样腹泻,常伴有呕吐。
-
全身效应:
- 快速大量的体液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脱水症状,如口渴、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
- 严重时,患者可出现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威胁生命安全。
- 未经及时治疗的重症霍乱患者可能因低血容量性休克或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急性起病,突发剧烈腹泻,粪便呈米泔水样或洗肉水样,量大且频繁。
- 常伴有呕吐,初期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随后可表现为水样呕吐。
- 显著脱水体征,包括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
分期特点:
- 泻吐期:以腹泻、呕吐为主,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天。
- 脱水期:随着腹泻加重,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严重时可并发循环衰竭。
- 恢复期:补液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短暂的低热或乏力。
参考文献:《世界卫生组织霍乱防控指南》、《临床传染病学》等相关专业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