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蛆病Myiasis
编码1G01
子码范围1G01.0 - 1G01.Z
关键词
索引词Myiasis
同义词Infestation by fly larvae、Maggot infestation、infestation by larvae of flies、infestation by dermatobia、infestation by estrus ovis、infestation by oestrus ovis、infestation by maggots、oestriasis、oestrosis、肤蝇侵染、蛆侵染、狂蝇蛆病、蝇蛆侵染、蛆虫侵染
缩写MYA
别名蛆症、生蛆、蝇幼虫病、蝇蛆寄生症
蝇蛆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从受感染部位取样,显微镜下可见到苍蝇幼虫。
- 分离培养出特定的蝇类幼虫,并通过形态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种类。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皮肤上出现约杏核大小,高出皮面的游走性结节,伴有红肿和脓性分泌物。
- 皮肤上出现红色条索状或线状皮疹,有时可见到幼虫移行路径。
- 受感染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及脓性分泌物形成。
- 鼻咽部症状:打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呼吸困难。
- 眼部症状:眼睛红肿、流泪、异物感强烈,严重时可损伤角膜。
- 泌尿生殖道症状:下腹、尿道、阴道刺痛、移动、尿频、尿急、尿痛等。
- 流行病学史:
- 近期有野外活动史,特别是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 接触过可能携带蝇卵的媒介生物,如蚊子、蜱虫等。
- 有开放性伤口或自然孔道暴露于蝇类环境。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皮肤损害、局部炎症反应等)。
- 流行病学史(近期野外活动史、接触携带蝇卵媒介生物等)。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X光或超声检查:
- 异常意义:在某些情况下,X光或超声可以显示皮下组织内的幼虫或炎症区域。这有助于确定感染范围和深度,尤其是对于深部组织感染。
- X光或超声检查:
-
临床鉴别检查:
- 皮肤活检:
- 异常意义:通过皮肤活检可以直接观察到幼虫及其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助于确诊并排除其他皮肤病。
- 内窥镜检查:
- 异常意义:对于鼻咽部、眼部或泌尿生殖道感染,内窥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幼虫及其引起的病变,有助于确诊并指导治疗。
- 皮肤活检:
-
流行病学调查:
- 暴露史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可疑食物或动物接触史,增强诊断指向性。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野外活动史、是否接触过携带蝇卵的媒介生物等信息,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 暴露史追溯: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检查:
- 显微镜检查:
- 异常意义:从受感染部位取样,显微镜下可见到苍蝇幼虫。这是确诊蝇蛆病的最直接证据。
- 分离培养:
- 异常意义:分离培养出特定的蝇类幼虫,并通过形态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种类。这有助于进一步确认病原体种类,指导针对性治疗。
- 显微镜检查:
-
血液检查:
- 白细胞计数升高:
- 异常意义:提示急性炎症反应,但非特异性指标,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 C反应蛋白(CRP)升高:
- 异常意义:提示细菌性感染或严重炎症反应,但同样是非特异性指标。
- 白细胞计数升高:
-
便常规:
- 白细胞或红细胞阳性:
- 异常意义:提示侵袭性肠炎,需与其他病原体感染鉴别。对于消化道蝇蛆病尤为重要。
- 白细胞或红细胞阳性:
-
免疫学检查:
- 抗体检测:
- 异常意义:某些特定类型的蝇蛆病可能引起特异性抗体反应,但目前尚无广泛应用的抗体检测方法。
- 抗体检测: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原学证据(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结合典型症状及流行病学史。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X光或超声)和临床评估(皮肤活检、内窥镜检查)为主,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
权威依据:默沙东诊疗手册、相关医学文献及临床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