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寄生虫侵染Infestations by ectoparasites

更新时间:2025-06-22 00:15:43
子码范围1G00 - 1G0Z

关键词

索引词Infestations by ectoparasites
同义词parasitism、parasite infestation、parasitic cyst、parasitic infectious disease、parasitic infection、parasitosis、parasitic eyelid infestation、parasitic infection of skin、parasitic infestation of skin、skin parasites NOS、寄生虫病、寄生虫侵染、寄生虫囊肿、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性眼睑侵染、寄生虫性皮肤感染、寄生虫性皮肤侵染、皮肤寄生虫NOS
缩写体表寄生虫侵染
别名体外寄生虫感染、表面寄生虫感染

体表寄生虫侵染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一、临床定义

体表寄生虫侵染是指寄生生物在宿主体表(如皮肤或黏膜)生活,并通过吸取宿主营养或其他方式造成损害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常见的体表寄生虫包括虱子、螨虫、臭虫等。根据感染的寄生虫种类不同,患者表现出的症状各异,主要包括:

  1. 皮肤刺激症状:红斑、丘疹、瘙痒和抓痕。
  2. 局部炎症反应:皮炎、溃疡、脓疱形成。
  3. 继发性感染:细菌感染导致的化脓性病变。

特定类型的体表寄生虫病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例如:

  • 虱病(1G00):头皮、阴部等部位剧烈瘙痒,可见虱子及其卵。
  • 疥疮(1G04):全身广泛分布的小丘疹,夜间瘙痒加剧,好发于手指间、手腕内侧等皱褶处。
  • 螨虫侵染(1G07):以面部为主,出现红斑、丘疹及脱屑,可伴有眼睑水肿。

二、医学定义

体表寄生虫侵染是由生活在宿主体表的寄生生物引起的病理状态。这些寄生虫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在适宜条件下迅速繁殖并引起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其致病机制主要包括:

  • 机械损伤:寄生虫叮咬或钻入皮肤造成的物理性伤害。
  • 过敏反应:宿主对寄生虫分泌物或排泄物产生免疫应答,诱发炎症介质释放。
  • 毒素作用:某些寄生虫能够分泌毒素,进一步加重局部组织损伤。

此外,持续的体表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慢性皮肤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增加其他传染病的风险。


三、病因:病原学机制

  1. 病原体特性

    • 体表寄生虫种类多样,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存环境要求。
    • 常见种类如头虱、阴虱、疥螨等,能够在人体表面长期存活且繁殖能力强。
  2. 感染途径

    • 直接接触: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如共用衣物、床上用品)是主要传播方式。
    • 间接传播:通过受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梳子)也可传染给他人。
    • 动物媒介:某些寄生虫可通过宠物或其他动物携带并传给人类。

四、病因:高危因素与流行情况

  1. 高危人群

    • 卫生条件差的人群:缺乏清洁水源和个人卫生设施。
    • 集体生活环境:学校宿舍、监狱等密闭空间易于寄生虫扩散。
    • 特殊职业者:如兽医、农民等频繁接触动物者。
  2. 流行病学特征

    • 体表寄生虫侵染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为普遍。
    • 季节变化对某些寄生虫的活动有一定影响,如夏季温暖潮湿有利于虱子繁殖。
    • 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地区发病率较高,提示公共卫生改善措施的重要性。
  3. 防控策略

    • 提升个人及环境卫生水平。
    • 定期检查并治疗感染个体。
    • 教育公众关于预防知识,减少不必要的身体接触。

依据来源:ICD-11编码说明、《寄生虫学》教材及相关研究文献、WHO寄生虫病防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