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泌尿系统疾病Unspecified Diseases of the urinary system
编码GC2Z
关键词
索引词Diseases of the urinary system、未特指的泌尿系统疾病、泌尿道疾病NOS、肾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NOS、肾功能减退、肾功能失代偿、肾脏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肾脏疾患NOS、肾脏疾病、肾脏病变NOS、肾损害NOS、肾病NOS、肾脏疾患、肾脏病、肾疾病、肾脏疾病NOS、颗粒性肾、输尿管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输尿管疾病、输尿管疾患、肾源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缩写WTSMD、UTD
别名未特指泌尿病、未明确泌尿病、不明确泌尿病、未指定泌尿病、不明原因泌尿病
未特指的泌尿系统疾病(GC2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通过全面检查排除所有已知的特定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尿石症、肿瘤等),符合ICD-11中GC2Z类目定义。
- 组织病理学支持:肾活检显示非特异性病理改变(如局灶性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但无法归类于特定肾病类型。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持续泌尿系统症状:至少存在以下2项症状≥2周:
- 尿频(>8次/日)或夜尿增多(>2次/夜)
- 肉眼/镜下血尿(尿沉渣RBC>3个/HP)
- 腰痛(单侧或双侧持续性钝痛)
- 实验室异常: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 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5g/d)
- 肾功能损害(eGFR<90 mL/min/1.73m²或血肌酐升高>基线20%)
- 持续泌尿系统症状:至少存在以下2项症状≥2周: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影像学异常(阈值标准):
- 超声显示肾皮质回声增强或肾盂轻度扩张(肾盂分离>10mm)
- CT/MRI提示非特异性结构改变(如局灶性肾萎缩,体积缩小>15%)
-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或ESR>20 mm/h
- 电解质紊乱:
- 持续低钾血症(血钾<3.5 mmol/L)或高磷血症(血磷>1.45 mmol/L)
- 影像学异常(阈值标准):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A1(尿常规+沉渣镜检) A --> A2(肾功能+电解质) A --> A3(泌尿系统超声) B[病因排查] --> B1(24小时尿蛋白定量) B --> B2(尿培养+药敏) B --> B3(自身抗体谱) C[深度评估] --> C1(CT尿路造影) C --> C2(肾动态显像) C --> C3(肾活检) -
判断逻辑:
- 尿常规:
- 白细胞>5个/HP → 提示炎症 → 需结合尿培养排除感染
- 蛋白++及以上 → 需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级
- 超声:
- 肾皮质回声增强+体积缩小 → 提示慢性肾损伤 → 需CT进一步评估
- 肾盂分离>15mm → 提示梗阻 → 需CT尿路造影明确
- 肾活检指征:
- 蛋白尿>1g/d + eGFR持续下降 → 需病理分型指导治疗
- 尿常规: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蛋白尿(24小时定量):
- 0.15-1g/d:提示肾小管损伤或早期肾小球病变 → 建议监测肾功能+控制血压
- >1g/d:提示显著肾小球损伤 → 需肾活检排除肾炎
-
血肌酐升高:
- 较基线升高>20%:提示急性肾损伤 → 立即排查梗阻/肾毒性药物
- 持续>133μmol/L(男)或>106μmol/L(女):提示慢性肾病 → 需评估eGFR分期
-
电解质紊乱:
- 低钾血症(<3.5mmol/L):提示肾小管功能受损 → 补钾+排查醛固酮异常
- 高磷血症(>1.45mmol/L):提示肾衰钙磷代谢失调 → 需限磷饮食+降磷治疗
-
尿沉渣异常:
- 颗粒管型阳性:提示肾实质损伤 → 需紧急评估肾功能
- 嗜酸性粒细胞尿:提示药物性间质性肾炎 → 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需严格排除特定疾病,结合症状持续性、实验室异常及影像学非特异性改变。
- 检查策略:从无创初筛逐步深入,肾活检是明确病理改变的最终手段。
- 关键警示:eGFR下降或蛋白尿>1g/d需优先处理,警惕进展至肾衰竭。
参考文献:
- ICD-11官方分类指南(WHO, 2023)
- 《实用内科学》(第16版)泌尿系统疾病章节
- KDIGO慢性肾病评估与管理指南(2024更新)
- 《哈里森内科学手册》(第21版)肾脏病学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