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缺乏Copper deficiency

更新时间:2025-06-18 11:31:23
编码5B5K.6

关键词

索引词Copper deficiency、铜缺乏、慢性铜缺乏、低铜血症、铜缺乏引起的脊髓病
同义词chronic copper deficiency、hypocupremia
缩写铜缺乏症、铜不足
别名缺铜、铜摄入不足

铜缺乏(5B5K.6)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1. 进行性感觉异常与运动障碍
    • 表现为下肢远端麻木、刺痛感(常见,约60%-80%),逐渐进展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30%-50%)。
    • 严重者可出现脊髓后索受累的“假性脊髓痨”样表现(如振动觉和位置觉减退)(10%-20%)。
  2. 乏力与贫血相关症状
    • 疲劳、活动耐量下降(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相关,70%-90%)。
    • 偶见头晕、心悸(与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非典型症状

  1. 皮肤与毛发改变
    • 皮肤苍白或色素减退,毛发稀疏、脱色(常见,约50%-70%)。
  2. 免疫功能下降
    • 反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30%-5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血液系统异常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外周血涂片显示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70%-90%)。
    • 中性粒细胞减少(绝对值<1.5×10⁹/L,50%-70%)。
  2. 神经系统体征
    • 脊髓后索损害:Romberg征阳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40%-60%)。
    • 周围神经病变: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30%-50%)。

非典型体征

  1. 骨骼异常
    • 骨质疏松或病理性骨折(多见于长期未治疗的儿童或全肠外营养患者,20%-30%)。
  2. 心血管表现
    • 心电图示T波低平或倒置(与心肌铜依赖性酶活性下降相关,10%-2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血清铜与铜蓝蛋白水平降低
    • 血清铜<70 μg/dL(正常范围:70-140 μg/dL)(敏感度>90%)。
    • 铜蓝蛋白<20 mg/dL(正常范围:20-60 mg/dL)(特异度>85%)。
  2. 骨髓检查
    • 红系增生伴环形铁粒幼细胞(见于30%-50%的病例)。
  3. 神经电生理检查
    • 体感诱发电位(SSEP)显示中枢传导延迟(脊髓后索受累标志,50%-70%)。
  4. 影像学表现
    • 脊髓MRI:T2加权像可见后索高信号(特异性高,但仅见于严重病例,20%-30%)。

参考文献

  1. 《Nutri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2019):铜缺乏的血液学异常(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约70%-90%,神经系统症状(共济失调、周围神经病变)占30%-50%。
  2. 《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2019):血清铜水平<70 μg/dL是诊断核心指标,敏感度>90%。
  3.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2009):脊髓MRI异常多见于进展期病例(20%-30%)。

注:临床表现因病因(如遗传性Menkes病、获得性铜缺乏)和病程阶段而异。全肠外营养患者更易快速进展为严重神经系统损害,而饮食缺乏者症状可能隐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