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门静脉高压Unspecified Portal hypertension

更新时间:2025-06-18 20:12:16
编码DB98.7Z

关键词

索引词Portal hypertension、未特指的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高压、PHT[门静脉高压]、门脉高压
别名门静脉压力增高、门脉压升高

未特指的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门静脉压力梯度异常
      • 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5 mmHg(间接测量)或直接门静脉压≥10 mmHg(术中测量)。
    • 影像学证据
      • 超声/CT/MRI显示门静脉主干直径≥13 mm 或脾静脉直径≥10 mm,伴侧支循环开放(如胃左静脉增宽>5 mm)。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排除依据)

    • 临床表现组合
      •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脾脏长径≥12 cm(超声)且血小板<100×10⁹/L 和/或白细胞<3.5×10⁹/L。
      • 腹水:影像学证实腹腔游离液体深度≥3 cm,且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1.1 g/dL。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可见中重度曲张静脉(LDRf分型≥F2)。
    • 排除其他病因
      • 无肝硬化(肝硬度检测<12.5 kPa,FibroScan)、无门静脉血栓(增强CT阴性)、无心衰/肾病/布加综合征等明确病因。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 + 至少两项"支持条件"可确诊。
    • 若无HVPG数据,需同时满足:
      • 门静脉主干直径≥13 mm + 脾肿大 + 脾功能亢进 + 排除已知病因。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 A --> C[内镜检查] A --> D[血流动力学] A --> E[实验室筛查]

B --> B1(腹部超声:门静脉/脾静脉直径测量) B --> B2(CT/MRI:侧支循环评估) B --> B3(肝硬度检测:排除肝硬化)

C --> C1(胃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级) C --> C2(胶囊内镜:小肠静脉曲张筛查)

D --> D1(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 D --> D2(直接门静脉压测量)

E --> E1(血常规:脾亢评估) E --> E2(肝功能:排除肝损) E --> E3(凝血功能:PT/INR)

判断逻辑

  1. 影像学
    • 超声为首选,门静脉流速<15 cm/s提示血流阻力增高。
    • CT三维重建发现脾肾分流/脐静脉再通支持侧支开放。
    • 肝硬度<12.5 kPa可排除肝硬化性门脉高压。
  2. 内镜
    • 胃镜下曲张静脉直径>5 mm或红色征阳性提示出血高风险。
  3. HVPG
    • ≥10 mmHg为显著门脉高压,与静脉曲张破裂风险正相关。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
    • 血小板<100×10⁹/L:脾功能亢进核心指标,需结合脾脏大小评估。
    • 白细胞<3.5×10⁹/L:提示脾亢继发感染风险升高。
  2. 肝功能
    • ALT/AST正常而ALP升高:提示非肝硬化性微血管病变。
    • 白蛋白≥35 g/L:支持非肝硬化性病因(区别于肝硬化低白蛋白)。
  3. 凝血功能
    • PT延长但INR<1.5:反映肝合成功能保留,多见于特发性门脉高压。
  4. 腹水分析
    • SAAG≥1.1 g/dL:确诊门脉高压性腹水的金标准。
    • 中性粒细胞<250/μL:排除自发性腹膜炎。
  5. D-二聚体
    • 显著升高:提示需排查门静脉系统微血栓形成。

四、总结

  • 确诊核心:HVPG≥5 mmHg或门静脉扩张+脾亢/腹水/静脉曲张组合证据。
  • 关键鉴别:必须排除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等明确病因。
  • 实验室重点
    • 血小板减少+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 SAAG≥1.1 g/dL=门脉高压性腹水
    • 肝功基本正常=支持非肝硬化性机制

参考文献

  1. 《实用内科学》第15版(门静脉高压症诊断标准)
  2. Baveno VII共识(门静脉高压无创评估)
  3. AASLD 2022实践指南(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