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牙龈疾病Unspecified Gingival diseases

更新时间:2025-06-19 05:20:55
编码DA0B.Z

关键词

索引词Gingival diseases、未特指的牙龈疾病、牙龈疾病、龈炎和牙周疾病
缩写GT、Gingival-Disease-NOS
别名牙龈炎、牙周病、Gingivitis、Periodontal-Disease

未特指的牙龈疾病(DA0B.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临床体征阳性
      • 牙龈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 BOP)阳性 ≥ 20%位点(全口检查)。
      • 牙龈红肿(颜色深红/暗红)伴游离龈水肿,点彩消失(≥ 2个象限)。
    • 排除特定疾病
      • 无牙周附着丧失(临床附着水平 ≤ 2mm)。
      • 无牙槽骨吸收(X线片确认)。
  2. 支持条件(辅助依据)

    • 症状特征
      • 自发性牙龈出血或刷牙出血(≥ 3次/周)。
      • 龈乳头圆钝肥大,龈沟加深至3-4mm(假性牙周袋)。
    • 菌斑控制状态
      • 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I)≥ 2(中等至大量菌斑堆积)。
  3. 阈值标准

    • 符合所有"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存在全身疾病(如未控制糖尿病),需额外满足:
      • 菌斑指数与炎症程度不匹配(即低菌斑量但高炎症反应)。

二、辅助检查

  1. 临床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牙龈疾病筛查] --> B1[视诊:牙龈颜色/形态] A --> B2[探诊:出血指数BOP] A --> B3[菌斑指数PI] B1 --> C1[排除药物性增生/坏死性龈炎] B2 --> C2[量化出血位点比例] B3 --> C3[评估口腔卫生状况] C1 --> D[确诊未特指牙龈疾病]

  2. 判断逻辑

    • BOP阳性
      • 20%位点出血提示活动性炎症,需结合菌斑量分析:

      • 高PI + 高BOP → 菌斑诱导性炎症
      • 低PI + 高BOP → 需排查全身因素
    • 假性牙周袋检测
      • 探诊深度3-4mm但无附着丧失 → 区别于牙周炎
    • 菌斑指数(PI)
      • PI≥2时炎症主要由局部刺激引起,PI<1但炎症明显需排查系统性疾病。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微生物涂片镜检

    • 异常意义
      • 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螺旋体 → 支持菌斑生物膜相关的非特异性炎症。
      • 若检出>30%厌氧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 → 提示向牙周炎进展风险。
  2. 血液检查

    • C反应蛋白(CRP)轻度升高(5-10 mg/L):
      • 提示慢性低度全身炎症,常见于糖尿病或吸烟患者。
    • 空腹血糖异常(>7.0 mmol/L):
      • 需排查糖尿病对牙龈炎症的放大效应。
  3. 龈沟液生化标志物

    • 前列腺素E2(PGE2)升高
      • 100 pg/μl → 反映局部炎症活跃度,指导抗炎治疗。

  4. X线片

    • 邻面牙石沉积但无骨吸收
      • 符合未特指牙龈疾病特征,区别于牙周炎。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临床体征(BOP+红肿)并排除附着丧失/骨吸收。
  • 辅助重点
    • 菌斑指数量化局部刺激强度。
    • 假性牙周袋鉴别牙周炎。
  • 实验室价值
    • 微生物涂片验证菌斑作用。
    • CRP/血糖评估全身影响。

参考文献

  1. 《牙周病分类国际共识》(2018)
  2.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牙龈疾病诊疗指南
  3. Lang & Bartold (2018), Periodontal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