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涎腺疾病Unspecified Diseases of salivary glands

更新时间:2025-06-18 19:56:55
编码DA04.Z

关键词

索引词Diseases of salivary glands、未特指的涎腺疾病、涎腺疾病、唾液腺疾患、涎腺病变NOS、涎腺病、涎腺病NOS
缩写WMTSD、未特指涎腺疾病
别名不明涎腺病、不明确涎腺病症、未具体说明的涎腺疾病、未特别指出的涎腺疾病

未特指的涎腺疾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腺体活检显示特征性病理改变(如淋巴细胞浸润、腺泡萎缩、导管扩张或肿瘤细胞),排除特异性疾病(如Sjögren综合征、明确肿瘤类型)。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持续性症状:至少满足以下2项,持续>3个月:
      • 口腔干燥(非药物/脱水所致)
      • 单侧或多涎腺区反复肿胀/疼痛
      • 进食刺激性食物后腺体胀痛加重
    • 客观腺体功能障碍
      • 非刺激性唾液流率≤0.1 mL/min(正常0.3-0.4 mL/min)
      • 影像学证实腺体结构异常(结石/导管扩张/占位)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血清学标志物
      • 抗SSA/Ro抗体阳性(提示自身免疫基础)
      • 类风湿因子(RF)阳性(临界值≥20 IU/mL)
    • 炎症指标
      • CRP>10 mg/L 或 ESR>20 mm/h
    • 唾液成分异常
      • 唾液钠离子>50 mmol/L(正常<25 mmol/L)
      • 唾液IgG>10 mg/L(正常<5 mg/L)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症状与体征筛查) A --> C(基础实验室检查) B --> D[影像学检查] C --> D D --> E{是否发现特异性病变?} E -->|是| F[针对性活检/专科会诊] E -->|否| G[功能检测] G --> H(唾液流率测定) G --> I(唾液成分分析) H & I --> J[综合诊断]

判断逻辑详解

  1. 超声检查

    • 判断逻辑:首选筛查手段。发现腺体肿大伴不均匀回声提示炎症;点状强回声伴声影确诊结石;不规则低回声团块需排除肿瘤。
    • 结果关联:阳性者需进一步CT/MRI明确范围。
  2. 唾液流率测定

    • 判断逻辑:非刺激性流率≤0.1 mL/min提示腺体功能衰竭;刺激性流率下降>50%提示导管阻塞。
    • 结果关联:异常者需唾液成分分析区分自身免疫性与阻塞性病变。
  3. 涎腺造影

    • 判断逻辑:导管不规则扩张呈"腊肠样"提示慢性炎症;充盈缺损提示结石;造影剂外溢提示瘘管形成。
    • 结果关联:阴性可排除主要导管病变。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唾液分析

    • 钠离子升高(>50 mmol/L):提示腺泡破坏,见于自身免疫性或放射性损伤。
    • 淀粉酶降低(<50 U/mL):反映腺泡功能丧失,需排查肿瘤浸润。
  2. 血清学检查

    • 抗SSA/Ro抗体阳性:强烈提示潜在自身免疫过程(如不典型Sjögren综合征)。
    • CEA升高(>5 ng/mL):警示恶性转化可能,需紧急活检。
  3. 炎症标志物

    • CRP>20 mg/L + 腺体压痛:提示急性化脓性炎症,需抗生素治疗。
    • ESR>40 mm/h + 多腺体受累:提示系统性疾病(如肉芽肿性病变)。
  4. 血常规

    • 中性粒细胞>75% + 发热:提示细菌性涎腺炎。
    • 淋巴细胞>40% + 无痛肿胀:提示病毒性感染或淋巴瘤。

四、诊断路径总结

  • 核心确诊:需排除所有特异性疾病(如Sjögren综合征、明确肿瘤)后,结合组织病理+持续症状+功能异常综合诊断。
  • 关键鉴别:超声/唾液流率区分炎症性/阻塞性/肿瘤性病变;血清学筛查自身免疫基础。
  • 警示征象:CEA升高、进行性神经麻痹或骨质破坏需立即转诊肿瘤专科。

参考文献
《口腔颌面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Sjögren综合征诊断标准(ACR/EULAR 2016)》
《涎腺疾病诊疗专家共识(中华口腔医学会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