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炎Sialoadenitis
编码DA04.2
关键词
索引词Sialoadenitis、涎腺炎、涎腺炎症、唾液腺炎、涎腺导管或涎腺炎症 [possible translation]、涎腺炎 [possible translation]、涎管炎 [possible translation]、涎管炎、涎腺导管或涎腺炎症、慢性涎腺炎、慢性非特异性涎腺炎、涎腺导管或唾液腺感染、急性细菌性涎腺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腮腺炎、腮腺炎NOS、腮腺感染、急性细菌性腮腺炎、慢性腮腺炎、沃顿导管炎、颌下腺炎、颌下腺导管腺炎、沃顿管腺炎、脓毒性腮腺炎、舌下腺炎、下颌下淋巴结炎、颌下腺炎 [possible translation]、化脓性涎腺炎、唾液管或腺体化脓
同义词salivary gland adenitis、sialadenitis、sialitis、inflammation of salivary gland、inflammation of salivary duct or gland、salivary glandular adenitis、sialoangiitis、sialoangitis、sialodochitis
别名涎腺发炎、唾液腺发炎、口水腺炎、口腔腺炎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5T23 涎腺
XA07S5
腮腺XA30Q1
小涎腺XA1J93
舌下腺导管XA5CM1
涎腺导管XA51Q9
舌下腺XA8GQ5
右下颌下腺XA0CS1
左下颌下腺XA44X8
腮腺管XA7GY0
下颌下腺管XA9Q61
下颌下腺病程分级
XA9Q61
慢性XA9Q61
急性涎腺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涎腺炎(sialadenitis),是一种影响唾液腺(主要为腮腺和颌下腺)的炎症性疾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涎腺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而慢性涎腺炎则多因长期的免疫反应或导管阻塞导致。
病因学特征
-
感染因素:
- 细菌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可通过口腔内的伤口直接进入唾液腺,或者通过血行传播至腺体引发感染。
- 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是引起腮腺炎的最常见原因。此外,流感病毒、HIV也可能导致唾液腺受累。
-
非感染因素:
- 自身免疫反应:在一些患者中,涎腺炎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对自身组织的异常免疫应答有关,例如Sjögren综合征中唾液腺常被淋巴细胞浸润破坏。
- 导管阻塞:由于结石、肿瘤压迫等原因造成的导管部分或完全闭塞,可以阻碍正常分泌物流出,造成腺体内压力增高,继发炎症。
- 脱水或唾液减少:长时间口干症(xerostomia)状态下,唾液分泌不足可增加腺体感染风险。
-
其他诱因:
- 低免疫力状态、糖尿病控制不佳、放射治疗后遗症等亦能促进涎腺炎的发展。
病理机制
-
局部炎症反应:
- 急性期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表现为腺泡损伤、间质水肿及脓肿形成;若未得到及时处理,炎症扩散可波及周围组织,甚至形成蜂窝织炎。
- 慢性阶段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聚集,并伴有纤维化改变,腺体结构紊乱且功能受损。
-
分泌障碍:
- 导管狭窄或闭塞时,正常的唾液排泄途径受阻,导致腺体内积液,进一步加重炎症程度。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清洁冲洗作用,更易滋生微生物,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急性发作:突发剧烈疼痛、面部红肿热痛明显,尤其进食酸辣食物后加剧;体温升高,有时伴有全身不适如乏力、食欲减退。
- 慢性进展:持续存在的腺体肿胀感,触之较硬,偶有轻度压痛;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腺体质地变韧,外形增大。
- 分泌异常:唾液量减少,质地变得粘稠;导管开口处可见充血、溢脓现象。
参考文献:《默沙东诊疗手册》中的相关章节对于涎腺疾病的详尽阐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