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无膀胱或尿道Congenital absence of bladder or urethra
编码LB31.C
关键词
索引词Congenital absence of bladder or urethra、先天性无膀胱或尿道、先天性膀胱缺如、无膀胱畸形 [possible translation]、膀胱不发育 [possible translation]、无膀胱畸形、膀胱不发育、先天性尿道缺如、尿道缺如 [possible translation]、尿道不发育 [possible translation]、尿道缺如、尿道不发育
缩写CAKUT、CBAVD
别名出生时无膀胱、出生时无尿道、先天性泌尿系统缺如、无膀胱症、无尿道症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77K2 膀胱
XA2PT2
膀胱顶XA2562
膀胱后壁XA4P63
输尿管口XA4UM5
膀胱前壁XA0VZ5
膀胱颈XA6SR9
膀胱上壁XA8KN5
尿道内口XA6KF2
膀胱三角XA0R03
膀胱壁XA3JA5
膀胱侧壁XA5TA5 尿道
XA8EW9
尿道海绵体部XA4NU9
尿道外口XA75T3
尿道膜部XA7869
尿道前列腺部XA33M0
尿道内括约肌XA4DF2
尿道外括约肌先天性无膀胱或尿道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先天性无膀胱或尿道(Congenital absence of bladder or urethra, ICD-11编码:LB31.C)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泌尿系统关键结构(膀胱和/或尿道)完全未能形成的先天性异常。该疾病导致新生儿无法通过正常解剖途径排尿,属于泌尿系统结构发育异常中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根据ICD-11分类标准,其归属于泌尿系统结构发育异常类别下的单系统受累为主型畸形。
病因学特征
-
胚胎发育障碍机制:
- 胚胎期尿生殖窦分化异常,导致膀胱和尿道上皮组织未能发育。
- 尿生殖窦膜持续存在阻碍尿液排出,但需注意在完全性膀胱缺失时,输尿管末端可能直接终止于闭锁结构。
- 胎儿尿液通过非典型途径积聚(如腹膜后间隙),可能引发继发性肾积水。
-
相关遗传因素:
- 目前尚未明确单一致病基因,但部分病例与染色体异常(如18三体综合征)或特定信号通路缺陷(如SHH信号通路)存在关联。
-
伴随畸形:
- 常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包括但不限于输尿管闭锁、肾发育不良、泄殖腔残留,以及跨系统的畸形如脊柱裂和肛门闭锁。复杂畸形组合提示胚胎期多胚层发育异常。
- 常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包括但不限于输尿管闭锁、肾发育不良、泄殖腔残留,以及跨系统的畸形如脊柱裂和肛门闭锁。复杂畸形组合提示胚胎期多胚层发育异常。
病理机制
-
泌尿系统梗阻:
- 尿液无法经正常通路排出,导致近端尿路(输尿管/肾盂)进行性扩张,最终引发肾实质压迫性萎缩。
-
感染风险增加:
- 尿路与异常解剖结构(如直肠阴道瘘)相通时,肠道菌群逆行感染风险显著升高。
-
代谢紊乱:
- 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可导致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的电解质失衡。
- 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可导致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的电解质失衡。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出生后24小时内无自主排尿,伴进行性腹部膨隆(主要因肾积水或尿液腹腔渗漏所致)。
- 严重病例可因肺发育不良(Potter序列征)出现呼吸窘迫。
- 需通过产前超声筛查发现羊水过少等警示征象,出生后需立即进行影像学评估。
参考文献:上述内容综合整理自《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及《Journal of Pediatric Urology》相关研究,部分机制描述参考2022年国际胎儿医学协会(ISUOG)专家共识。由于本病发病率极低(<1/100,000),部分病理机制仍需大样本研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