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齿拔掉后,有些人会遇到喝冷水、吃凉东西时牙齿疼的情况,这在临床上很常见。其实这和旁边牙齿、牙周组织的互相影响有关,通常说明邻近牙齿可能有损伤或没发现的问题,得仔细检查才能弄清楚原因。
邻牙被挤压的损伤
阻生齿如果长期挤着旁边的磨牙,持续的压力会让旁边牙齿周围的牙槽骨慢慢变化。比如有些患者旁边牙齿靠后的牙槽骨密度会变低,导致牙根表面的一部分暴露出来。冷刺激通过牙本质里的小管传到神经,就会引发疼痛。这种情况往往不止一颗牙敏感,得仔细检查才能找到是哪颗牙的问题。
隐藏的牙齿问题露出来了
阻生齿周围长期有炎症,可能把旁边牙齿的问题藏起来,比如没发现的邻面蛀牙(牙齿相邻面的龋坏)或咬合面的隐裂。拔完牙后,局部环境变了,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比如某颗特定的牙碰到冷的会短暂刺痛,而且能清楚指出是哪颗牙。
拔牙操作带来的细微损伤
拔牙时的力量传导,可能让旁边牙齿的细微结构发生变化,比如牙釉质出现很细的裂纹(比头发丝还细),普通检查不容易发现。这种疼得比较晚,一般术后2-3天出现,冷的越厉害疼得越明显。
怎么查清楚原因?
- 冷热测试:用标准的冷热测试材料碰牙齿,如果旁边牙齿碰到冷的后疼得超过正常时间(比如本来碰一下冷的疼1-2秒,现在疼5秒以上),可能是牙髓充血了。
- 染色显影:用安全的染色剂涂在牙面上,看有没有异常的颜色区域,这种方法能查出82%的牙釉质裂纹。
- 咬合检查:用标准厚度的咬合纸测咬东西时的接触情况,看看有没有早碰到的地方(比如咬下去时某一点先碰到)。这个检查要等术后7-10天做,避免炎症影响结果。
术后怎么护理?
- 慢慢适应温度:先喝温的液体(比如温水),再慢慢过渡到凉的或热的,这样能让牙本质小管的敏感性降低40%左右。
- 脱敏护理:每天用含钾离子的产品(比如脱敏牙膏或凝胶)涂在敏感的地方,再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比如巴氏刷牙法,不要太用力横刷)。坚持4周能让牙本质小管封闭率提高60%以上。
- 记录症状:记一下疼的情况——比如是冷刺激还是热刺激引起的,疼了多久,怎么缓解的(比如漱口后会不会好点)。特别要注意有没有自己突然疼起来(没碰冷热也疼),或者晚上疼得睡不着的情况。
什么时候要赶紧看医生?
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别拖着,赶紧去口腔科检查:
- 冷刺激疼的时候,感觉疼往头或脸的其他地方串(比如疼到太阳穴);
- 咬东西的时候觉得不舒服或疼(比如咬苹果时某颗牙疼);
- 拔牙附近的牙龈或口腔黏膜看起来红肿、起疱,和平时不一样;
- 下巴或脖子上的淋巴结肿起来(能摸到小疙瘩)。
现在的数字成像技术能把牙齿和牙周的结构拍得很清楚,连不到1毫米的细节都能看到,加上动态观察,大部分术后敏感的问题两周内就能处理好。建议拔完牙后定期检查牙周情况,防止后续出现牙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