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病,简单说就是支气管被永久性撑大,管壁的结构也坏了。据统计,40岁以上人群里每100个人约有1个得这个病,现在还有年轻化趋势。它的本质是气道的自我保护能力变差,所以容易反复感染,慢慢破坏肺的结构。
典型表现要早认,别当普通咳嗽
咳嗽超过2个月老不好,是最主要的症状;约78%的患者每天会咳脓痰,量能超过25ml(差不多半个矿泉水瓶盖那么多)。咯血是很重要的警示信号——六成患者会有不同程度出血,比如痰里带血丝或者直接咳血,其中15%可能咳大量血,得特别小心。要是突然出现这三个情况,就是急性加重了:发烧超过38.5℃、喘得比平时厉害、痰量比平时多两倍以上(比如平时咳1口,现在咳3口)。
值得注意的是,23%的轻度患者一开始没明显症状,但做高分辨率CT能查到支气管壁比正常厚1.5倍以上。这种“悄悄变坏”的阶段能持续2-5年,很容易被当成普通支气管炎耽误。
没症状的“亚临床型”,这么管
如果CT查到支气管比正常粗1.5-2倍,但自己没感觉,就是“亚临床型扩张”。研究显示,这类患者每年有7%会变严重;如果同时有鼻窦炎或者反酸烧心,变严重的风险会涨到21%。管理要记住“三不”:没有急性感染不用抗生素,没有气管被压着不用开刀,没出现症状加重不用长期吃药。
建议定期监测:每半年做一次肺功能和痰的检查。预防要循序渐进:每天做20分钟呼吸训练(比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每周3次体位引流(比如趴在床上,让家人轻拍背部帮着排痰),换季的时候注意调整免疫力(比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急性发作了?分情况处理
要是出现这些情况,得启动“三级响应”:咳黄绿色脓痰、发烧超过39℃,或者一次咳血超过50ml(大概10口)。
- 轻度:在家用生理盐水雾化,加上体位引流,帮着排痰;
- 中度:去医院门诊打抗生素(得医生评估能不能打);
- 重度:赶紧住院,医生会评估要不要做介入治疗(比如用管子把出血的血管堵住)。
特别提醒:别自己随便吃止咳药!止咳药会让痰堵在气管里,加重感染甚至窒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化痰的药。
长期管好这3点,稳定病情不加重
- 增强免疫力:打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感疫苗,能减少47%的急性发作;
- 调菌群平衡:用益生菌调节呼吸道里的细菌环境,研究显示能缩短35%的抗生素使用时间;
- 坚持清洁气道:每天用高频胸壁震荡仪做20分钟(帮着震松痰),每周3次蒸汽吸入(比如用热毛巾敷鼻子或者用加湿器),能有效把堵在气管里的痰清出来。
支气管扩张是气管结构已经坏了的病,没法“根治”,但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规范管理能让中度患者5年里急性发作次数减少62%,肺功能每年只下降1.8%(比不管理的慢很多)。关键是要长期科学管理,才能维持病情稳定,不让它快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