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是人类的第三磨牙,一般在18-25岁萌出,这时候颌骨已经发育成熟,空间不够,所以大部分人的智齿都会“长歪”(医学上叫阻生)。长歪的智齿可能挤到旁边的牙齿,导致邻牙牙根被吸收;而且它和第二磨牙之间会形成一个藏食物残渣的“盲袋”,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引发急性冠周炎,出现剧烈疼痛、张不开嘴、脸肿等症状。
牙齿解剖特征影响手术方案
通过三维CT能清楚看到智齿的形状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常见的阻生类型有这几种:
- 垂直阻生:牙齿方向是正的,但被牙龈盖住了,这种智齿拔起来难度低,术后问题也少;
- 近中阻生:牙冠往第二磨牙的方向倾斜,可能和骨头粘在一起,需要把牙齿分成几块拔;
- 水平/倒置阻生:牙冠完全横着甚至倒过来长,需要翻开牙龈、去掉部分骨头才能拔,手术比较复杂。 每个人的牙根形态差别很大,有的是融合在一起的C型根,有的是分叉的多根。医生会先通过CT影像评估,再用超声骨刀之类的工具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医疗团队专业能力关键要素
口腔外科医生的经验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合格的医生得满足这几点:一是接受过专门的阻生智齿拔除培训,做过不少复杂病例;二是会用涡轮钻、超声骨刀等微创技术;三是能处理神经损伤这种高风险情况。有数据显示,学过显微外科的医生,术后出现问题的概率更低。大家可以问问医生的资质和以前的手术经验。
医疗机构选择核心指标
选医院的时候要重点看这几个方面:一是影像检查能力,有没有三维锥形束CT,能准确看出牙根和神经、血管的位置;二是感染控制,有没有严格的消毒灭菌流程,避免术后感染;三是急救保障,有没有心电监护、急救药和专业的麻醉团队。研究发现,有口腔颌面外科专科的医院,处理术后问题的能力更强。建议优先选有专科资质的医院。
术后护理关键时间节点
现在用微创技术拔智齿,大部分人不用住院,但护理得严格按要求来:术后2小时内轻轻咬住纱布止血,别频繁吐口水;6小时内间断冰敷,每次15分钟,歇15分钟,能减轻肿胀;24小时后用温盐水轻轻漱口,把食物残渣冲掉;72小时内别做剧烈运动,防止伤口的血凝块掉了。研究证实,正确用抗菌漱口水能降低干槽症的风险。如果出现一直疼得厉害、张不开嘴的情况,得赶紧找医生看看是不是感染了。
总的来说,拔智齿虽然常见,但从术前的检查评估、医生和医院的选择,到术后的护理细节,每一步都不能大意。了解这些知识,能帮助大家更科学地应对智齿问题,减少术后不适和风险,更快恢复口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