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牙囊肿和阻生智齿常常“结伴”引发问题,它们共同作用会加快牙槽骨的吸收,导致旁边的牙齿移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病理性骨折。现在口腔外科常用联合手术的方法,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又能尽量保护颌骨的功能,这种治疗方式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验证,效果可靠。
囊肿与智齿的“共生”问题
含牙囊肿是由牙齿发育异常引起的囊肿,和没长出来或长得晚的恒牙关系很大,大概70%都发生在下颌第三磨牙(也就是智齿)的位置。囊肿内壁的细胞会不断分泌囊液,让囊肿慢慢变大。如果囊肿把阻生的智齿包起来,囊里的压力会打乱牙槽骨的代谢平衡,导致骨头被破坏。它们一起造成的问题可能会让牙列变形、旁边牙齿的牙根被吸收等。
联合手术的好处
现在用三维CBCT检查(一种更清晰的口腔CT),术前能明确囊肿的边界和神经血管的位置,让手术更精准。手术有三个关键步骤:第一步是做骨窗——用超声骨刀在囊肿表面开个窗口,既能去掉被侵蚀的骨头,又不会伤到下面的神经血管;第二步处理囊肿——把囊壁完整剥下来,保留旁边正常的骨头,如果囊壁和牙根粘得紧,就一起把牙齿拔掉;第三步处理骨腔——根据骨头缺损的大小,选自己的骨头或者骨替代材料填上,促进骨头长好。比起分开做两次手术,联合手术能减少约40%的骨头创伤,还能把因为囊壁残留导致的复发风险从15%-20%降低下来。
麻醉怎么选
麻醉方式要根据手术复杂程度和患者的耐受情况来定:如果是单侧下颌、囊肿直径小于2cm的情况,用局部麻醉——在手术部位打麻药,加上神经阻滞,能减少全身麻醉的风险;如果囊肿累及上颌窦、双侧都有问题或者智齿长得特别复杂,就需要全身麻醉,插气管管保证手术中生命体征稳定。现在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能把手术中清醒的概率控制在0.1%以下,很安全。
术后要注意这些事
术后72小时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时期,要做好这几点:第一,温度控制——术后24小时内间断冰敷(每次不超过15分钟),48小时后改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第二,饮食过渡——术后24小时吃流质(比如米汤、牛奶),3-5天吃半流质(比如粥、软面条),1周后吃软食(比如馒头、煮烂的蔬菜);第三,口腔护理——术后48小时内别刷牙,用0.12%的氯己定含漱液轻轻漱口,防止血凝块掉了;第四,功能锻炼——跟着医生做张口训练,预防颞下颌关节僵住,每天做3次,每次5分钟。要特别注意:如果术后7天内出现剧烈疼痛往耳颞部放射、口腔异味变重或者张口更困难,可能是感染或干槽症,得赶紧去医院。
哪些情况要手术?哪些不行?
有这些情况要及时治疗:拍片发现囊肿每年长超过3mm;出现咬合不正常或旁边牙齿松动;反复发炎的冠周炎还长了瘘管。暂时不适合手术的情况包括:凝血功能不好(INR超过1.5);严重骨质疏松(T值低于-2.5);囊肿和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小于2mm。对于风险高的患者,可以先做囊肿开窗减压术过渡。
术后要定期复查
术后要按“阶梯式”复查:前6个月每个月查一下有没有不舒服;术后3、6、12个月拍三维CT;第2-5年每两年拍一次CBCT。数据显示,做好术后管理,复发率能降到3%以下,定期拍片能提前6-8个月发现有没有复发的迹象。年轻患者术后2年内每半年要检查牙列发育情况。
总的来说,含牙囊肿和阻生智齿的联合手术既能彻底解决问题,又能尽量保护颌骨功能。只要做好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和术后管理,再加上定期随访,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复得不错。如果发现相关问题,建议及时找专业口腔医生检查,早干预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