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刷牙时牙刷刚碰到牙龈就出血,或是吃苹果、坚果这类硬东西时,食物表面沾了血渍。其实牙龈问题挺普遍——2023年《全球口腔健康报告》显示,约62%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牙龈问题,但只要及时用科学方法应对,能大大降低牙周病的风险。下面从五个方面,和大家说说怎么护好牙龈。
规范刷牙:掌握“3-3-3”原则,用对方法才护龈
日常口腔护理里,80%的牙龈问题都源于刷牙方式不对。推荐大家遵守“3-3-3”原则:每次刷牙要刷够3分钟,用45度角的巴氏刷牙法——让刷毛轻轻伸进牙龈沟(牙龈和牙齿连接的缝隙),用环形动作慢慢刷。要提醒的是,电动牙刷的效果不是靠震动频率决定的,关键是方法对不对。有大约45%的人因为用错电动牙刷的手法,反而导致牙龈损伤。
牙线清洁:学会“C形刮法”,清理牙缝死角
牙刷再认真,也只能清洁牙齿表面约70%的区域,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得靠牙线。用牙线的正确方法是“弓形入楔法”:把牙线弯成C形,贴着牙齿侧面慢慢滑进牙缝,然后上下轻轻刮动。建议每天用一次牙线,尤其是晚饭后,能有效减少夜间牙菌斑的形成。研究显示,规范使用牙线能让邻面龋(牙缝间的蛀牙)的发生率降低34%。
专业洁治:定期洗牙是牙龈健康的“年度维护”
定期去医院洗牙(专业叫“洁治”)是预防牙周病的重要环节。现在常用的超声波洁治技术,能微创地清除牙结石,还能同时检查牙周袋的深度。临床指南建议每6-12个月洗一次牙,就像给牙齿做“年度健康维护”。洗牙后可能会有短暂的牙本质敏感(比如喝冷水有点酸),这是正常的牙体适应过程,一般3天内会自行消退,不用紧张。
营养支持:补维生素C,吃对蔬果更有效
膳食营养对牙龈健康的影响可不小。2022年《营养学杂志》的研究证实,每天摄入100毫克维生素C,能让牙龈出血的风险降低40%。推荐大家每天吃200克新鲜蔬果,像西兰花、彩椒、猕猴桃这些食物,维生素C的身体吸收效率(生物利用率)比较高。还要注意烹饪方式:蒸或煮只会损失约25%的维生素C,高温油炸会损失50%以上,尽量少炸着吃。
心理调节:压力大也伤牙龈,试试“五感放松法”
你可能没注意到,压力大居然会影响牙龈健康——研究发现,长期焦虑的人,得牙周炎的概率比普通人高35%。教大家一个“五感调节法”:每天花5分钟做专注训练,依次摸4样东西(比如杯子的温度、沙发的软度)、听3种声音(比如风声、自己的呼吸)、看2样东西(比如窗外的树、桌上的绿植)、闻1种味道(比如牙膏香、花香)。这种渐进式放松能调节自主神经,缓解压力对牙龈的影响。
如果出现牙龈持续出血、退缩超过2毫米,或者口臭明显加重,说明可能已经发展成牙周炎了,得赶紧去口腔专科做牙周探诊检查。要是探针深度超过4毫米,就得让医生制定专业治疗方案。护好牙龈不是一时的事,需要长期科学管理。建议大家建个口腔健康档案,把刷牙方法、洗牙时间、饮食结构这些关键信息记下来,方便跟踪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