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遇到过牙齿突然剧痛、牙龈慢慢缩回去的情况,其实这些问题大多和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有关——它们不仅会带来难忍的疼痛,还可能一步步破坏牙齿的“根基”,甚至导致牙龈萎缩、牙齿松动。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口腔问题的特点,以及怎么防、怎么早发现。
牙髓炎:牙齿里的“神经炸弹”
当牙齿内部突然剧痛时,大概率是牙髓炎在“搞事”。它是细菌钻进牙髓组织引发的炎症,而牙髓里满是神经末梢,一发炎就会传来放射性的疼——比如疼得连同侧脸都跟着痛,而且晚上往往比白天更厉害。刚开始可能不会牙龈缩,但如果炎症一直扩散,还会引发旁边组织的其他问题。
根尖周炎:牙齿“地基”的崩塌预警
牙根尖周围的组织发炎,就像牙齿的“地基”被慢慢腐蚀。一开始可能只是咬东西有点酸涨,后来根尖周围积了炎症液体,会形成慢性炎症的小病灶。研究发现,根尖周炎发展下去,炎症因子会影响旁边的牙周组织,得牙龈萎缩的概率会明显变高。到最后,“地基”彻底被破坏,牙齿就会松动甚至掉下来。
牙周炎:悄悄吃掉牙龈和骨头的“隐形杀手”
牙周炎是牙龈萎缩最常见的原因。牙菌斑形成的“细菌膜”会引发持续的炎症反应,而牙结石就像“细菌大本营”,一直刺激牙龈下面的组织,让牙槽骨被吸收得更快。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初期没什么明显症状——可能只是刷牙出血、嘴里有异味,等发现牙齿松动时,往往已经到中晚期了。
日常怎么防?做好这3点
- 彻底清洁牙齿:用巴氏刷牙法(刷的时候顺着牙缝轻轻打圈),再配合牙线、牙缝刷这些工具,把牙齿缝隙里的牙菌斑清干净。研究显示,正确用牙线能大大降低牙周炎的风险,刷得越勤、方法对,效果越好。
- 选对清洁产品:含氟牙膏能增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不让牙齿被腐蚀;抗菌漱口水可以抑制口腔里的细菌繁殖,有些新型漱口水还能破坏细菌的“保护膜”,让清洁更彻底。
- 定期做口腔检查:定期去医院做牙周探诊——医生会用专门的工具测牙周袋的深度(现在能精确到毫米),早发现炎症早干预,别等问题严重了才去。
这些情况要赶紧看医生
如果出现以下问题,别拖着,赶紧去口腔科:
- 牙齿自发疼,而且疼了超过24小时还没好;
- 牙龈缩得能看到牙根(比如牙根暴露超过牙齿的1/3);
- 牙齿松动得明显(用手摇能感觉到晃动,或者咬东西时觉得牙齿“晃悠悠”);
- 口腔溃疡超过2周还没愈合;
- 咬东西时疼,或者没法用力嚼。
有数据表明,规范的口腔保健能预防80%的牙体疾病。建议把专业口腔检查加到日常健康计划里,定期查一查,早发现早治疗。要提醒的是,牙龈萎缩一旦发生就没法完全恢复,但及时干预能让它发展得慢一点。维护口腔健康不是“一次性任务”,得靠科学的方法和坚持——毕竟牙齿要陪我们一辈子,好好保护才能吃嘛嘛香,生活更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