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吃冷吃热时牙齿突然剧烈疼痛,尤其是晚上没碰它也自己疼起来,得小心是不是得了牙髓炎。这种疼通常是中重度,像神经在“跳着疼”,主要是牙髓组织里的压力急剧升高导致的。约三分之一的人一开始会搞错是哪颗牙疼,得靠医生检查才能确诊。
为什么会得牙髓炎?
牙髓炎主要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像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这些会产酸的细菌,通过蛀牙洞钻进去的情况占了七成多。如果蛀牙洞穿破了牙釉质(深度超过1.5毫米),细菌入侵的速度会快3倍。除此之外,牙齿有裂纹(超过2毫米深)、磨得太厉害(牙釉质掉了一半以上),也会破坏牙齿的“保护层”;经常吃温度差超过50℃的东西(比如刚喝热粥又吃冰棒),可能会让牙本质小管里的液体流动变快,刺激神经变敏感,引发疼痛。
疼得厉害时,别做这些错事儿!
很多人疼起来会乱试办法,反而加重病情:
- 自己乱吃抗生素:牙髓炎是牙髓里压力高,抗生素根本进不去,不仅没用还会让细菌产生抗药性;
- 用牙签戳或酒精敷:牙签会戳伤牙周膜,酒精会烧伤牙龈,加重炎症;
- 热敷:温度超过40℃会让炎症更厉害,渗出更多,疼得更狠。
正确的应急方法是这样的:
- 含漱:用温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温度和体温差不多,34-38℃)含漱,每次30秒,重复3次,能清洁口腔;
- 冷敷:用冰袋敷疼牙那侧的下颌角,每次15分钟,中间歇1小时,能缓解肿胀和疼痛;
- 镇痛:疼得厉害可以吃布洛芬(每6小时一次)或对乙酰氨基酚,按说明书吃就行;
- 赶紧找医生:发病24小时内就诊,治疗成功率能高23%。
得了牙髓炎,医生会怎么治?
现在治牙髓炎有一套规范流程:
- 急诊减压:打麻药后钻开牙齿,把髓腔里的压力放出来,立刻就不那么疼了;
- 清理根管:用显微镜(放大16-25倍)找到根管口,把感染的牙本质清干净;
- 填充根管:用热牙胶垂直加压的方法把根管填满,封闭率能到98%,防止细菌再进去;
- 补好牙齿:治疗后3周内用树脂或嵌体把牙齿补好,避免牙齿裂开。
现在还有些新材料帮着提高疗效:比如生物陶瓷材料有抗菌作用,抑菌圈能到12毫米;纳米羟基磷灰石填充剂能帮牙本质再生;2023年的研究显示,用显微镜做根管治疗,成功率比传统方法高17%。
怎么防牙髓炎?做好这几点!
日常护理要到位:
- 刷牙:用含氟牙膏(氟离子浓度1450ppm),用改良巴氏法(牙刷斜45度轻压牙龈沟);
- 牙间刷:用直径0.6-0.8毫米的牙间刷清洁后牙的邻面;
- 饮食:酸性食物(pH值低于5.5)会加快牙釉质脱矿,要控制吃的频率(比如一天别超过2次)。
专业防护不能少:
- 每6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包括牙齿电活力测试;
- 孩子恒磨牙长出来2年内做窝沟封闭;
- 夜磨牙的人戴咬合垫,能把牙齿受到的压力降低60%;
- 每周用2次0.12%的氯己定含漱液,每次10毫升,抑制细菌。
这些人要特别注意!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超过8.0mmol/L时,先别做有创伤的治疗;对疼痛的敏感度会降低28%,要定期拍牙片检查。
孕妇:做根管治疗最好选在怀孕中期(14-20周);别用含肾上腺素的麻药,可以选4%的阿替卡因。
运动爱好者:打橄榄球、篮球这类接触性运动,要戴定制的护齿套,能减震89%;牙齿外伤后30分钟内找医生,能提高牙髓保存的几率。
总之,牙髓炎疼起来真的“要命”,但只要早发现、找医生规范治疗,大部分能保住牙齿。平时做好口腔清洁、定期检查,才能从根源上防住它——别等疼得睡不着才想起看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