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果出现吞咽困难还伴着剧烈喉咙痛,可能是得了急性喉炎——这是耳鼻喉科很常见的疾病,每年大概会影响23%的成年人。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说急性喉炎的发病原因和应对办法。
咽喉炎症的发病机制
喉咙里的黏膜本来像一层“保护墙”,如果遇到病毒(比如流感病毒)或细菌(比如链球菌)感染,身体的局部免疫反应会让黏膜发红、肿起来。最近有研究发现,近40%的急性喉炎和肠道病毒的新亚型感染有关。长期用嗓子太多(比如老师、主播这类职业),会让黏膜因为反复摩擦受伤,这也是职业用嗓的人容易得喉炎的原因。环境里的颗粒物也会影响——空气里颗粒物浓度每高10微克/立方米,得喉炎的概率就会涨7.2%左右。还有胃食管反流(就是胃酸反到喉咙里),这种化学刺激已经被证实和15%的慢性喉炎有关。
临床表现特征
典型症状有这几个:喉咙一直疼、声音哑(因为声带肿了振动不正常)、总觉得喉咙里有东西卡着。小朋友得的话,可能会发出像“犬吠”一样的咳嗽声,如果还伴着呼吸急促,要小心是不是喉咙堵了(喉梗阻)。如果症状超过10天还不好,或者发烧超过38.3℃,要小心是不是又感染了别的病菌。
家庭护理要点
最基础的护理是让嗓子休息——尽量少说话,每天说的话控制在500字以内(大概就是平时聊天10分钟的量)。家里湿度保持在50%-60%,能缓解喉咙干的问题。吃的方面,选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比如米汤、果蔬泥),减少对喉咙的摩擦;猕猴桃、梨这类含维生素C多的水果,能帮黏膜修复。用蒸汽熏喉咙也有用——可以加一点薄荷醇,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研究说能让病程缩短2-3天。每天做3次,每次15分钟,水温控制在40-45℃(别太烫)。
就医评估标准
有这些情况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发烧超过39℃还持续24小时以上;因为吞咽困难,吃的东西还不到平时的一半;呼吸急促,而且吸气时鼻子、锁骨附近的皮肤往下陷(三凹征)。医生会用间接喉镜看看声带肿得有多厉害,必要时会查血常规或者找感染的病菌。根据2023年的临床指南,80%的急性喉炎是病毒引起的,所以抗生素不能随便用,只有当白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还伴有脓痰之类的脓性分泌物时,才会考虑用。
预防策略
用嗓子要注意:连续说40分钟就休息10分钟。想让喉咙保持湿润,可以用保湿的漱口水(选含透明质酸成分的就行)。过敏季节到之前,可以用生理盐水冲鼻子,减少过敏原进到喉咙里。睡眠好不好也影响喉咙的免疫力——每天睡够7小时深度睡眠,喉咙的防御能力能提高30%左右。
其实保护喉咙健康,关键是要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如果症状超过10天没好,或者出现呼吸困难之类的危险信号,一定要赶紧找耳鼻喉科医生看看。只要规范治疗加上做好预防,就能有效减少复发,保护好咱们的发声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