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时喉咙有灼烧感,同时耳朵也跟着疼,这其实和人体一个特殊的“通道”有关——喉咙黏膜和中耳之间有个叫咽鼓管的通道,炎症会通过这个通道扩散,导致耳朵里压力升高、听力波动这类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常见原因有3个
1. 病菌感染扩散
腺病毒、溶血性链球菌这类病菌会引起喉咙急性发炎,喉咙里的淋巴组织也会跟着肿起来。病菌和它们的代谢产物会通过黏膜扩散到旁边的部位,引发中耳的炎症反应。
2. 环境刺激
当空气湿度低于30%时,喉咙黏膜上的纤毛就不怎么能动了,保护黏膜的黏液层也没那么管用。PM2.5之类的小颗粒容易粘在喉咙上,引发慢性炎症。空调房里的干燥空气是很常见的诱因。
3. 不良习惯伤喉咙
频繁清嗓子的气流冲击力能达到120Pa,长期这样会伤声带黏膜;吃超过65℃的热东西会让喉咙黏膜受刺激;喝酒会让黏膜更干,加重不适。
出现不适该怎么应对?试试这3类方法
1. 调整环境,给喉咙“保湿”
- 把室内湿度保持在45%-60%,可以用超声波加湿器;
- 分阶段喝水:早上起来喝200ml温水,吃饭前15分钟喝150ml凉白开,睡前喝100ml温水;
- 蒸汽雾化:可以用0.9%的氯化钠溶液加2滴薄荷醇,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别烫着。
2. 吃对食物,帮喉咙恢复
- 每天吃500g新鲜蔬菜和水果,多补维生素A,比如胡萝卜、羽衣甘蓝这些;
- 多吃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吃3次深海鱼,比如三文鱼、鲭鱼;
- 可以做杯舒缓的饮品:50ml梨汁加10ml蜂蜜和2ml姜汁,味道很温和,喝了舒服。
3. 改改习惯,减少喉咙负担
- 用嗓要遵循“20:20”原则:连续说话20分钟,就歇20秒让声带放松;
- 练腹式呼吸: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呼气时收回去,每天练3组,能减轻用嗓的负担;
- 空调房里可以戴保湿口罩,再配合海盐水喷鼻子,保持呼吸道湿润。
这些情况要赶紧去医院
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别拖着,赶紧找医生:
- 症状持续10天还没好;
- 吞咽困难,吃的东西比平时少了20%以上;
- 耳朵闷,还一直晕或者听力下降;
- 说话不清楚超过14天。
要注意,任何药都得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得根据病菌检查结果用,别自己乱买,不然容易产生耐药性,以后再用就不管用了。
长期保护喉咙,做好这3点
要想让喉咙少出问题,得建立长期的防护习惯:
- 睡好:每天睡7-8小时,尤其是22点到凌晨2点这段生理修复时间,一定要保证;
- 适应温差:每天用冷热交替洗脸,38℃热水和25℃冷水循环3次,增强咽喉的适应力;
- 练喉咙功能:做“吞咽-屏气”训练,吞一口后憋5秒气,每天重复10次,帮喉咙维持正常功能。
其实喉咙和耳朵的不适,大多和日常习惯、环境有关。平时做好保湿、注意用嗓、合理饮食,就能帮我们减少这类问题。如果症状持续不好或者加重,一定要及时找医生,早处理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