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背后原因不只是口腔局部的事,还和全身健康密切相关。接下来我们从中医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把牙齿松动的原因、判断方法、应对策略说清楚。
一、中医理论里的牙齿关联
中医常说“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意思是牙齿的健康和骨骼、肾脏功能紧密相关。比如肾精不足的人,可能会有口水少、骨头代谢不好的情况,有些继发性甲状旁腺问题的患者,骨头密度下降的同时,也会出现很多牙齿松动。不过要注意,不是所有牙齿松动都是肾虚,得结合全身症状看——比如有没有经常口干、晚上出汗多、心慌失眠之类的情况,不能只靠“肾虚”就下结论。
二、现代医学说的三大主要原因
从现代医学来看,牙齿松动主要有三个常见原因:
- 牙周炎(占65%左右):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牙菌斑长期贴在牙齿和牙龈上,会慢慢破坏牙龈和固定牙齿的牙槽骨。一开始只是刷牙出血,后来牙龈和牙齿之间会形成深缝隙(牙周袋),最后牙齿会松动得很厉害(Ⅲ度松动)。如果不管它,5年内掉牙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3倍多。
- 咬合创伤(占25%左右):比如晚上磨牙、总用一边嚼东西,这些坏习惯会让牙齿承受的力量超过正常2-3倍,时间长了牙槽骨会被“压坏”,导致牙齿松动。如果调整了咬合(比如调磨牙齿表面),78%的人松动会明显好转。
- 外伤(占10%左右):比如打球撞到脸、摔倒磕到牙,这些急性外力会直接让牙齿松动。如果牙槽骨骨折了没在72小时内复位固定,6个月后这颗牙能保住的概率只有43%。像篮球撞脸导致的严重松动,得赶紧拍片子做应急处理。
三、松动程度怎么判断?该怎么处理?
发现牙齿松动,先别急,先判断松动程度:
- Ⅰ度松动:动度不到0.2毫米,很轻微,一般是正常的,牙周健康的人可能会有;
- Ⅱ度松动:动度在0.2-0.5毫米之间,属于早期问题,得去查牙周;
- Ⅲ度松动:动度超过0.5毫米,得赶紧处理,可能牙周已经破坏得很厉害了。
处理步骤分三步:
- 急性期:先固定牙齿(用牙周夹板),再用含漱液控制感染;
- 治根本:比如洗牙清牙石(解决牙周炎)、调磨牙齿咬合面(解决咬合问题);
- 康复期:如果牙槽骨破坏了,可能需要做骨增量或引导组织再生的手术,帮牙槽骨长回来。
四、平时怎么预防牙齿松动?
想避免牙齿松动,得做好这5件事:
- 好好清洁:用声波牙刷加冲牙器,能清掉47%以上牙龈下的菌斑(这些菌斑是牙周炎的“祸根”);
- 化学辅助:含氟牙膏和氯己定交替用,减少牙周病菌;
- 纠正坏习惯:晚上磨牙的人做个定制磨牙垫,能降低70%的咬合损伤;
- 补充营养:每天吃800毫克钙加维生素D,保持牙槽骨的密度;
- 定期检查:每3-6个月去查牙周,早发现牙周袋变深的问题,别等松动了才去。
五、这些情况得赶紧去医院!
有下面这些情况,别犹豫,立刻去口腔科:
- 牙齿松动同时脸肿、张不开嘴;
- 牙龈反复起脓包还发烧;
- 24小时内松动越来越厉害;
- 咬到硬东西后牙齿移位了。 还要提醒的是,有糖尿病、骨质疏松这些全身病的人,出现牙齿松动得同时查全身情况——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了,牙周治疗的成功率能高52%。所有治疗都得听牙医的,别自己乱用药耽误事。
总之,牙齿松动不是小问题,可能和牙周炎、咬合习惯、外伤有关,也可能和全身健康(比如肾虚、糖尿病、骨质疏松)挂钩。发现松动先判断程度,及时找牙医查原因,平时做好清洁、纠正坏习惯、定期检查,才能让牙齿稳稳“扎根”在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