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龋齿烂到牙龈下面的时候,要不要留这颗牙,得看三个关键情况——龋坏有多深、牙周好不好、牙根还有没有活力。这就像家里房子坏了要修,得先检查地基稳不稳,才能决定是修还是拆。
想留牙?先看这4个指标
判断牙齿能不能留,要做4项检查:
- 拍牙片:用牙科X线片看看牙龈下的龋坏深度,如果超过6毫米,想留住牙齿就很难了;
- 查牙周袋:用专门的探针伸到牙龈和牙之间,测量牙周袋深度,如果牙周袋深还伴随牙齿晃得很厉害(Ⅲ度松动),说明牙周状况太差,牙齿可能留不住;
- 测牙髓活力:用冷热刺激或者电活力仪试试,看看牙神经还有没有感觉,要是牙神经已经坏死,留牙得先处理神经;
- 看牙槽骨:牙片里能看到牙槽骨吸收多少,如果牙根暴露超过1/3,相当于“地基”塌了一半,留牙要慎重。
这些情况,赶紧治还能留牙!
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及时干预大概率能保住患牙:
- 龋坏没超过4毫米深;
- 牙周袋不到5毫米深;
- 牙齿只有轻微晃动(Ⅱ度以内,比如用手碰才有点晃);
- 牙根吸收没到根尖1/3;
- 没有反复的牙根尖发炎(比如牙龈鼓包、持续痛)。
这时候得一步步系统治:先清理牙龈下的细菌和牙石(龈下刮治),用橡皮膜把牙齿隔开避免口水污染(橡皮障隔离),再用复合树脂分层补上坏的地方,最后定期做牙周维护,防止问题复发。
龈下补牙要走四步,每步都得细
牙龈下的龋齿补牙不比普通补牙,得按标准化流程来:
第一步:修整牙龈
如果牙龈增生挡住了龋坏的地方,得用激光或小电刀轻轻去掉多余的牙龈,留出2-3毫米的操作空间。术后用抗菌漱口水漱口,保持伤口干净。
第二步:清干净坏牙组织
用超声波工具加上显微镜帮忙,精准去掉坏的牙组织——要留住硬的、还能用的牙本质(别磨太多,不然牙会变脆),再用专门的染色剂标出要清除的坏组织,避免漏清。
第三步:推开牙龈好操作
放一根特制的“排龈线”到牙龈沟里,把牙龈轻轻推开,形成清晰的隔离带,这样补牙材料能紧紧贴住牙面,不会留缝隙藏细菌。
第四步:分层补树脂
先给牙面做酸蚀处理(让粘接更牢),涂一层粘接剂,再一层一层堆复合树脂——每堆一层都要用光固化灯照硬,最后调调咬合(避免补完牙咬东西痛),把牙面磨光滑。
补完牙后,前3个月要每3个月查一次牙周,连续观察2年,看看远期效果怎么样。
出现这5种情况,建议果断拔牙
如果牙齿已经“病入膏肓”,别勉强留,果断拔了更省心:
- 牙根烂掉超过一半(牙根吸收超过根长1/2);
- 牙周袋一直超过6毫米深,就算治了也没改善;
- 牙齿晃得特别厉害(Ⅲ度松动,用手碰能明显前后左右动);
- 牙根尖周围的阴影超过1厘米(牙片里能看到);
- 反复肿起来痛得厉害(急性根尖周炎老发作,比如脸肿、跳痛)。
拔了牙也不是完事了,后续要注意:1. 咬纱布半小时止血,24小时内别漱口;2. 3个月后检查牙槽骨高度,看要不要补骨;3. 选修复方式(比如种植牙、搭桥或者活动假牙);4. 保护旁边的牙,避免对面的牙长得太长或者旁边的牙歪过去。
不想烂到牙龈下?做好这3点
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不想碰到牙龈下龋齿,得记住这3件事:
- 定期查牙:每6-12个月去牙医那里做次全面检查,拍个全口牙片,早发现早处理;
- 自己在家查:用牙线剔邻面的时候,要是牙线勾住或者拉的时候痛,可能是邻面龋;看看牙龈有没有一直出血(比如刷牙、咬苹果总出血),这是牙周有问题的信号;
- 管好嘴:少喝碳酸饮料、少吃醋泡食物这些酸性东西——酸性会腐蚀牙釉质,让龋齿更容易找上门;吃完酸性食物别立刻刷牙,过30分钟再刷,避免酸蚀后牙釉质变软,刷牙磨坏牙。
总的来说,牙龈下的龋齿不是小事,但也不用怕——早检查、早判断,能留的赶紧治,留不住的果断拔,之后好好修复,再做好预防,就能守住一口好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