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血管瘤是椎体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现在影像技术越来越先进,查出来的人变多了,但很多人对它还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不少误会。
病理与发病情况
胸椎血管瘤是椎体里血管内皮组织良性增生形成的,占所有椎体肿瘤的40%-50%。普通人群中通过影像检查发现的概率约10%,其中60%以上长在胸椎。病变大多是单个的,体积小于1.5cm的病灶通常不会长大,不用特意治疗。
临床表现分两类
无症状型
约70%的患者是在常规体检做X线或MRI时偶然发现的,典型影像表现是椎体“栅栏样”改变。这类情况一般不用治疗,建议每12-24个月复查一次影像。
症状型病变
如果肿瘤体积超过椎体的30%,或者椎体被压缩了,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
- 疼痛:机械性疼痛(活动后更疼)、夜间静息痛,还有沿肋间神经放射的神经根性疼痛;
- 神经问题:下肢没力气、感觉异常,甚至病理反射阳性;
- 脊柱不稳定: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凸畸形。 特别要注意,如果突然出现下肢没力气、没法动,或者大小便控制不住,这是脊髓受压的急症,必须立刻去医院。
怎么诊断
现在主要通过几种影像学检查来诊断:
- X线平片:初步筛查有没有“栅栏样”改变;
- 磁共振(MRI):看有没有侵犯周围软组织,以及脊髓受压的程度;
- CT三维重建:准确测量骨质破坏的程度;
- 骨扫描:区分是不是多个病灶,或者病灶有没有活跃生长。
治疗方案怎么选
根据2023年国际骨肿瘤诊疗指南,治疗要根据这几个因素定:
- 观察随访:适合没有症状、片子上看没变化的人;
- 放射治疗:对疼痛厉害或者不能手术的人效果不错,有效率约80%;
- 微创手术:比如椎体成形术(能快速止疼、固定椎体)、血管栓塞术(减少手术时的出血风险);
- 开放手术:适合脊髓压迫越来越厉害,或者椎体压缩超过50%的情况。
饮食要注意什么
科学的饮食能辅助改善症状,还能帮术后恢复得更快:
推荐吃的食物
- 抗氧化的:蓝莓(有花青素)、西兰花(含维生素C)、坚果(含维生素E);
- 对骨头好的:三文鱼(含维生素D3)、强化乳制品(含钙)、羽衣甘蓝(含维生素K);
- 抗炎的:特级初榨橄榄油(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含ω-3脂肪酸)、全谷物(含膳食纤维)。
要少吃的食物
- 酒精(乙醇会干扰骨头的代谢);
- 太多咖啡因(可能让钙流失更严重);
- 高糖的加工食品(会促进炎症)。
这些误区要理清
- 误区1:血管瘤肯定会癌变?不对!99%的胸椎血管瘤一辈子都是良性的,不会恶化;
- 误区2:必须把血管瘤全切?完全没必要!只有10%-15%不断长大的病例需要手术,大部分情况根本不用切;
- 误区3:吃某种食物会让血管瘤复发?没依据!现在没有研究证明特定食物会直接引起复发。
术后康复怎么做
术后康复要分阶段来:
- 早期(术后1-3天):练习轴向翻身训练、呼吸功能锻炼;
- 中期(1-4周):循序渐进地练肌肉力量,还有步态和平衡训练;
- 后期(4-12周):加强核心肌肉的锻炼,还要做功能性的活动训练。 定期随访要做影像检查和神经功能评估,建议术后前2年每6个月查一次,之后每年查一次。
总之,胸椎血管瘤绝大多数是良性的,不用太害怕。只要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选对治疗方法,平时注意饮食,做好康复,就能把病情控制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