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
如果老觉得上腹部隐隐作痛、有烧灼感,还伴着喉咙里发辣,得留意胃的健康了。比如吃完饭后半小时到2小时准时疼,这种规律性疼痛是常见表现,持续时间每个人不一样。胃酸反流可能会让喉咙不舒服,但要注意,这些症状也可能和其他消化病重叠,别自己乱猜。
为啥会得胃溃疡?
胃溃疡不是突然来的,和这几个因素有关:
- 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细菌会分泌尿素酶,中和胃里的胃酸,把胃黏膜的保护屏障破坏掉,让胃壁直接受刺激。
- 药物影响:长期吃布洛芬、阿司匹林这类抗炎药,会抑制身体里保护胃黏膜的前列腺素,胃的防御力变差,容易出溃疡。
- 胃酸太多:胃里的壁细胞分泌过量胃酸,可能和迷走神经太兴奋有关——就像“胃酸开关”没关好,一直流。
- 压力太大:长期压力大,会打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平衡,让肠胃动得不正常,胃黏膜修复变慢。
怎么规范治疗?
现在治胃溃疡是综合办法,主要包括这几方面:
-
听医生的话用药
- 质子泵抑制剂(PPI):能抑制胃里分泌胃酸的“开关”(H+/K+-ATP酶),减少胃酸,得按医嘱用。
- 铋剂类黏膜保护剂:会在溃疡面上形成一层氧化铋保护膜,把胃酸挡在外面,帮溃疡修复。
- 根除幽门螺杆菌:如果有这个细菌,常用三联或四联疗法(比如加克拉霉素或甲硝唑),一定要把疗程吃完,别随便停药。
-
饮食得调整
- 别喝酒、少喝咖啡和浓茶,少吃油腻、辛辣的东西——这些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溃疡。
- 吃饭慢点儿,每顿吃到八分饱就行,别撑着;吃完别立刻躺着,站着或坐着半小时,避免胃酸反流。
-
生活习惯要改
- 可以记个“症状日记”,写下吃了什么、什么时候疼,找哪些食物会诱发难受,以后避开。
- 压力大的时候,试试慢慢放松肌肉、正念冥想这类方法,别让情绪影响胃。
- 每天睡够7-8小时,尽量睡踏实——睡眠不好会打乱身体的激素平衡,影响胃黏膜修复。
这些情况要立刻去医院!
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别犹豫,马上找医生:
- 原来的疼痛规律变了(比如以前吃完饭疼,现在突然不按时疼),或者疼得更厉害;
- 拉黑便、吐血,这是消化道出血的信号;
- 6周内体重掉了10斤以上,没刻意减肥但瘦得快;
- 吃饭咽不下去,或者胸口像有东西压着,感觉堵得慌。
怎么预防胃溃疡?
- 40岁以上的人最好定期做胃镜查查,早发现早处理。
- 长期吃布洛芬、阿司匹林这类药的人,要和医生说,同时吃保护胃黏膜的药,减少损伤。
- 可以建个健康档案,记着自己吃了什么药、有什么症状,下次看病给医生看,方便调整方案。
- 多做快走、游泳这类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半小时——能调节自主神经,让肠胃动得更正常。
胃溃疡是很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只要规范治疗、长期注意,就能控制得好。患者要定期做胃镜看看溃疡有没有长好,平时避开那些让胃难受的因素(比如喝酒、压力大)。多了解这个病,积极应对,才能让胃慢慢好起来,少受折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