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引起的腿痛,主要是因为骨骼承重能力变差导致的。当骨头内部的微结构变得像蜂窝一样松散时,下肢骨头在日常活动中会承受不正常的压力,进而引发疼痛。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代谢过程和疼痛感知有关联,所以建议40岁以上的人定期做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查。日常防护要注意促进维生素D合成(每天晒30分钟太阳)、做渐进式的抗阻训练(比如用弹力带练习),还有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K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有早上起床时关节僵硬(一般不超过半小时)、上下楼梯时疼痛更厉害,还有久坐后站起来走第一步很困难。影像学研究发现,关节液里II型胶原蛋白的降解标志物浓度变化,能反映软骨损伤的程度。日常管理建议选低冲击的运动(比如游泳加固定单车训练),同时用护具和缓震的鞋子。控制体重对保护关节很重要,每减1公斤体重,膝关节的负荷能降低4倍。
运动损伤引起的腿痛,大多是因为肌肉筋膜的触发点出了问题。研究显示,80%的不明原因腿痛和运动后肌肉里代谢产物堆积有关,典型表现是运动后24-48小时出现延迟性肌肉酸痛。现在常用的康复方法有动态泡沫轴放松(每个肌群每次5分钟)、冷热交替疗法(用40℃和25℃的水交替敷3轮),还有运动后补充含维生素B6的电解质饮料。
下肢循环不好的话,可能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走一段路就腿疼得走不动,休息会儿又能走)或者静脉曲张的典型表现。血管检查的指标里,踝肱指数(脚踝和上臂血压的比值)低于0.9,说明动脉供血不足;检查静脉功能需要结合改变体位的多普勒超声。预防方法包括定时做踝泵运动(每小时做1组,每组10次)、睡觉时长腿抬高15度,还有饮食里多吃含植物固醇的食物。
如果出现持续的腿痛,同时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夜间疼痛影响睡眠、伴随麻木或刺痛的感觉异常、皮肤红肿发热或者能看到静脉曲张的团块、有骨质疏松的家族史。现在医学已经有了结合疼痛位置、诱发因素和影像学特征的三维诊断体系,用高分辨率超声和定量CT检查,诊断准确率能超过90%。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示信号,要科学解读得结合症状特点、诱发因素和医学检查结果。不同原因引起的腿痛有不同的表现,准确认出疼痛的性质,能帮助早期干预和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通过合理运动、补充营养和管理体态,能有效预防大多数不是疾病引起的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