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出现没有明显外伤的深色印记时,得留意紫癜性疾病的可能。紫癜是反映血管健康的重要信号,它的表现有很明显的特点,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
紫癜的临床分型与特征
- 免疫介导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免疫反应异常引发的,典型表现是腿上对称长紫红色的斑丘疹,还可能伴有关节积液、消化道黏膜损伤这些全身症状,和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血管发炎有关。 - 血小板异常性紫癜
如果血小板数量太少(比如低于50×10⁹/L),身体容易自己出血,皮肤上会有散在的针尖样出血点,严重时会有大片瘀斑,检查会发现血小板数量或功能有问题。 - 血管脆性增加性紫癜
老年人常见,多和下肢静脉压力高有关,轻微碰一下就可能让毛细血管破了,原因包括维生素C缺乏、结缔组织老化等,皮肤上会有散在的瘀点或网状的色素沉着。
家庭护理规范
急性期要遵循“制动、冷敷、抬高”三原则:别摩擦患处,48小时内每隔一段时间冷敷(每次不超过15分钟),把患肢抬高15-30度促进静脉回流。吃的方面,每天要吃200克以上的深色蔬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和生物类黄酮。
用药一定要严格听医生的,有些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药物需要配合定期查肝肾功能。建议记个症状日志,写下皮损的变化、新出瘀斑的频率和伴随的不舒服。
就诊指征评估
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
- 每周新出3处以上瘀斑,而且越变越大;
- 发烧(体温超过38℃)、浑身乏力;
- 儿童出现肉眼能看到的血尿或尿里有蛋白;
- 成人有消化道出血或关节积液。
检查通常要做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和免疫学指标检测,必要时得做皮肤活检看病理。
三级预防策略
基础预防要做好:每天做30分钟低强度运动(比如游泳、打太极),久站时别交叉腿压迫双下肢。二级预防要定期监测血管健康: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查一次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和踝肱指数。特殊人群要重点防护:吃抗凝药的人要练防跌倒;过敏体质的人要查食物不耐受。
还要注意,皮肤瘀斑得排除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40岁以上第一次出现瘀斑的人,最好做个骨髓穿刺,排除克隆性造血异常的可能。
总的来说,皮肤莫名出现深色印记别大意,先观察表现、做好护理,有异常及时就医,平时注意预防就能更好保护血管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