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不舒服,很多人都经历过,但要是经常头晕,说不定和贫血有关——血液里负责带氧气的“小能手”(血红蛋白)不够时,大脑就会缺氧,自然就会晕乎乎的。不过贫血的原因挺多的,得先搞清楚“根儿”在哪,才能对症解决。
一、贫血为啥会头晕? 血红蛋白是血液里带氧气的“主力军”,当它的数量不够时(女性低于120g/L、男性低于130g/L),血液带不动足够的氧气到大脑,就会出现头晕、头重脚轻甚至天旋地转的感觉。轻度贫血往往藏得深,慢慢发展才会有感觉;中重度贫血除了头晕,还会有心慌、喘不上气、脸色或嘴唇发白的情况,这时候就得赶紧查一查了。
二、常见的贫血有哪几种? (一)吃出来的“营养性贫血” 很多贫血是因为身体缺了关键营养,其中铁缺乏导致的贫血占了45%以上。现在不少人要么过度节食,要么长期吃素,很容易让身体里的铁“入不敷出”——成年女性每个月因为月经会流失0.5-1mg的铁,得靠吃饭补回来才行。还有两种营养素也不能少:维生素B12(每天只需要2.4微克),长期严格吃素的人容易缺,严重了会伤神经;叶酸很怕热,煮得太烫会破坏超过50%的活性,建议每天吃200克左右生的或轻炒的深色蔬菜(比如菠菜、西蓝花)来补。
(二)慢性病拖出来的贫血 还有一种贫血是慢性病“拖”出来的,这类贫血占了所有贫血的60%以上。比如慢性肾病患者,身体里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不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为炎症太多,会阻碍红细胞生长。这种贫血通常还会带着基础病的症状,比如肾病患者会腿肿、尿里有泡沫,类风湿患者会关节痛,得先把基础病控制好,贫血才会好。
(三)悄悄流失的“隐性失血” 有些贫血是因为身体在“偷偷流血”,常见的有三种情况:1. 消化道出血——胃溃疡、肠息肉,或者长期吃阿司匹林这类抗血小板药,可能会让肠胃慢慢渗血;2. 月经太多——比如一天用超过15片卫生巾,或者经期超过7天,铁会跟着血一起流走;3. 寄生虫感染——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寄生虫会吸走身体里的营养,导致贫血的占12%左右。
三、怎么查自己是不是贫血? 如果老头晕还没力气,先去查个血常规。注意别刚运动完就抽血,得坐10分钟再查,结果才准。除了看血红蛋白,还要看两个指标:网织红细胞数量(反映骨髓有没有在正常造新红细胞)、铁蛋白数值(比血清铁更准,能看出身体里的铁储备够不够),这样才能找到贫血的原因。
四、贫血了该怎么调? (一)饮食要“搭伙”才有效 补营养不是随便吃,得“搭着来”才吸收好:补铁的时候配点维生素C,比如牛肉配甜椒、猪肝配猕猴桃,能让铁吸收翻倍;补叶酸要配酸性食物,比如菠菜配橙子;维生素B12得靠脂肪帮忙,比如蛋黄配点坚果或橄榄油,吸收更好。
(二)特殊人群得“特殊照顾” 孕妇要提前补叶酸,不然会影响宝宝发育;哺乳期妈妈要查铁储备,别因为喂奶把自己的铁耗光;运动员因为运动量大,红细胞更新快,需要的铁比普通人多30%;老人贫血别不当回事,得排查有没有肿瘤的可能;孩子缺铁会影响大脑发育,但也不能补太多,过量反而伤身体。
(三)这些“坑”要避开 钙、锌这些矿物质会“抢”铁的吸收通道,要是在补铁,最好和它们间隔2小时吃;茶里的单宁酸会把铁“绑”住,让身体吸不上,补铁的时候别喝茶。
贫血不是小毛病,但也不用怕,关键是找对原因——是没吃够营养?还是慢性病拖的?或是悄悄流血?平时要注意好好吃饭,比如适量吃点红肉、动物肝脏,多吃深色蔬菜;别熬夜,别过度节食;还要定期查血常规,尤其是育龄女性、慢性病患者这些容易贫血的人。通过科学的管理,就能让造血系统“干劲十足”,远离头晕的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