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救三步骤:科学应对指南

健康科普 / 应急与处理2025-10-30 10:18:14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35字
系统解析十二指肠溃疡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流程,涵盖体位管理、药物干预及医疗衔接三大核心环节,重点阐述黄金救治期内的规范化操作要点,帮助患者降低失血风险并提升治疗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内镜治疗生命体征监测静脉通路胃酸抑制黏膜保护血红蛋白水平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肝病科消化系统疾病应急处理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救三步骤:科学应对指南

消化道出血是常见急重症,一旦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需快速落实“紧急处理+精准送医”,才能有效降低风险。

第一步:紧急制动——先稳住生命体征

出现呕血或黑便时,立刻让患者平躺着,把下肢抬高15-20厘米——这个姿势能让更多血液流向大脑,避免因失血导致头晕甚至昏迷。同时保持环境安静,别让患者乱动。
要每隔5-15分钟测一次血压和心跳:如果高压(收缩压)低于90mmHg,或心跳超过100次/分钟,说明出血可能已达中度以上。这时优先在上肢扎输液针(下肢输液在失血多时容易回流不畅)。如果患者意识模糊、皮肤湿冷、尿少,要赶紧让他禁食禁水,实在口渴可以含小块冰块,但每次别超过5毫升。

第二步:精准干预——给胃“双重保护”

出血后需尽快用抑制胃酸的药(如质子泵抑制剂),通过输液让胃内环境不那么酸(维持pH值在6以上),这样有助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凝块止血。同时可联用黏膜保护剂,像给溃疡面贴层“保护膜”,避免伤口进一步损伤。这两类药都需医生指导使用,别自行购买。
如果怀疑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做13C呼气试验就能查,只需吹口气),出血稳定后要按医生方案用“四联疗法”(抑制胃酸药+铋剂+两种抗生素),根除率能达80%-90%,但必须遵医嘱,别自行调整药物。

第三步:专业救援——黄金24小时是关键

出血后24小时内,务必转到能做胃镜(内镜)的医院——这是止血的核心。现在胃镜下可以用夹子夹住出血点,或打止血针,成功率超过80%;如果胃镜止不住,还能做血管介入栓塞(把出血的血管堵住),成功率达85%以上。
住院期间要定期查血红蛋白:如果低于70g/L,医生会考虑输血。最新研究发现,“限制性输血”(血红蛋白低于70g/L再输)比“开放性输血”(低于90g/L就输)更安全,能降低15%的再出血风险,但具体得医生综合评估。

医疗衔接要点

  1. 院前准备:记清楚呕血/黑便的次数、量,留一点呕吐物或黑便样本,方便医生判断;
  2. 转运规范:选能治消化急症的医院,提前打电话告知病情,让医院做好准备;
  3. 检查衔接:优先做急诊胃镜,最好在出血后24小时内完成;
  4. 术后管理:注意穿刺伤口有没有出血,监测血红蛋白变化,观察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比如有没有放屁、能不能慢慢吃东西)。

风险预警指标

  • 出血量提示:拉黑便说明一天出血超过50ml;吐血说明一次出血超过250ml;
  • 休克信号:高压减低压(脉压差)不到30mmHg、手脚发紫、意识越来越模糊;
  • 再出血提示: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胃管里流鲜红的血、血压老不稳定(需频繁调药)。

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是“快反应+找对医院”:先躺平稳住体征,再用对药,最后抓住黄金24小时送医做内镜。记住那些危险信号,一旦出现赶紧找医生,别耽误救治时机。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