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过这种体验?舌头不小心碰到牙齿边缘,像舔到砂纸甚至刀锋一样刺得慌?这种难受的感觉,其实藏着很多人都有的口腔问题——牙齿磨损或损伤导致边缘变锋利了。数据显示,超过六成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牙齿磨损,年轻人的问题反而更常见。
牙齿变“锋利”的4个常见原因
1. 牙釉质这个“保护壳”被磨薄了
牙釉质是牙齿外面最硬的一层“铠甲”,只有0.1-0.2毫米厚。可要是总用牙开瓶盖、咬核桃,或者常喝碳酸饮料,麻烦就来了——碳酸饮料的酸会腐蚀牙釉质,再加上咬硬东西的摩擦,这层“铠甲”慢慢被磨掉,里面的牙本质小管像没了绝缘层的电线,外界一刺激(比如冷、热、舌头碰)就直接传到神经,能不疼吗?
2. 龋齿悄悄“啃”出了毛边
牙缝里的细菌分解糖会产生酸,悄悄把牙齿蛀出小洞。一开始可能只是个小黑点,慢慢蛀得深了,龋洞边缘就会变得参差不齐,像小悬崖一样,舌头碰到就扎。虽然窝沟封闭能让龋齿少70%,但很多人没做过这项防护。
3. 牙齿藏着“隐形伤口”
比如摔倒磕到牙,瞬间的冲击力可能让牙齿出现看不见的裂缝;还有夜磨牙——晚上睡觉不自觉磨牙,每晚几百次,相当于用小凿子慢慢凿牙齿,时间长了边缘就变锋利。其实不少人都有夜磨牙的问题,只是自己没察觉。
4. 牙结石“粘”在牙龈边
牙菌斑要是3天没刷干净,就会变成硬邦邦的牙结石,像小石头一样粘在牙龈附近。这些牙结石不仅摸起来粗糙扎舌头,还会引发牙周炎。虽然97%的成年人都有牙结石,但定期洗牙的人还不到5%。
牙齿变锋利?这样解决最管用
日常先做好3件事,挡住伤害
- 换对刷牙方式:别再横着使劲刷!用巴氏刷牙法(牙刷斜45度刷牙龈和牙齿交界的地方),选软毛牙刷(刷毛直径≤0.15毫米,摸起来软乎乎的)。电动牙刷的换区提醒能避免局部刷过度,记住别太用力——越使劲,牙釉质掉得越快。
- 吃对食物少伤牙:吃完酸性食物(比如可乐、橘子)别马上刷牙!酸性会软化牙釉质,马上刷会把软的釉质刷掉。可以先用含氟漱口水漱漱口中和酸,等30分钟再刷。吃坚果别用牙咬,用开果器或者锤子敲开。
- 敏感突发?先救急:要是突然碰到冷热或舌头舔就疼,能临时用含硝酸钾的抗敏感牙膏——它能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屏障,挡住刺激。但别长期用,最多用4周,最好问过医生再用。
自己搞不定?找医生按3步来
要是自我护理没缓解,赶紧找牙医,按这3步处理:
- 先查清楚原因:用数字口腔内窥镜拍全口清晰照片,重点看牙齿邻面(牙缝)和咬合面,明确是磨损、龋齿还是隐裂导致的锋利。
- 分级修复:轻度磨损用树脂渗透进牙齿缝隙修复;中度缺损用嵌体(像小补丁)补上;严重折裂可能要做根管治疗——具体方案得医生评估。
- 防复发:夜磨牙的人可以做个夜磨牙垫(厚2-3毫米),避免晚上磨坏牙齿;每半年让医生抛光牙齿,再学一套个性化护牙方法。
这些护牙误区,别再踩了
很多人都搞错了:用硬毛牙刷使劲刷,反而加速牙釉质磨损;为了美白使劲用美白产品或硬刷,会把牙釉质磨薄,牙齿反而更敏感。现在有个新技术——含羟基磷灰石的修复产品,能智能堵住牙本质小管,修复受损牙齿,已经用到临床上了。
最后想提醒大家:预防永远比治疗管用,好好护牙就像给牙齿买“终身保险”。要是舌头碰到牙齿觉得扎,可别不当回事——这是牙齿在发“健康警报”!及时看牙医,每年做1-2次全面口腔检查,既能缓解难受,还能防更严重的问题(比如牙髓炎、牙周炎)。牙齿陪我们吃一辈子饭,可得好好疼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