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牙齿磕碰、出现小缺损的情况很常见,但很多人对牙齿的“自愈能力”有误解,也不清楚该何时、如何正确处理。今天就跟大家说清楚牙齿损伤后的常见误区、关键处理时机、修复方法和日常护理,帮大家避开雷区、保护好牙齿。
牙齿自愈的3个常见误区
不少人觉得“牙釉质能自己长回来”“牙本质坏了能修复”“小缺损不用治”,这些都是错的。牙釉质是牙齿最外层的“保护层”,没有活细胞,根本没法再生;牙本质虽然能“修复”一点,但只能对付头发丝粗细的微小损伤——如果缺损有米粒大,其实已经缺了0.5~2毫米,就像手机屏裂了缝,必须找医生修,靠自己好不了。
门牙外伤的黄金处理时间
门牙磕了之后,2小时内是处理黄金期,这时候要做3件事:
- 用生理盐水冲干净口腔,别用粗糙东西擦;
- 看牙本质有没有露出来:如果没看到红色牙髓点(牙神经),医生会用含氟牙科材料把缺损封起来;
- 注意:这种材料的硬度只有天然牙釉质的1/3,要是缺损超过牙面1/3,就不能用它了。
牙神经暴露了怎么办?
如果牙齿磕出针尖大的红点,或者一直疼,说明牙神经受伤了,得分3步处理:
- 先消毒:医生会用消毒凝胶处理窝洞,降低感染风险;
- 根管治疗:用显微技术清理感染的牙神经,成功率超90%;
- 修复:前牙要好看,建议做全瓷嵌体或贴面——它们的颜色、光感跟天然牙差不多。
现在有新型生物陶瓷材料,封根管时更严实,比传统材料少40%的微渗漏(防止细菌钻进去)。
现在的修复技术有啥进步?
现在的修复技术越来越“保牙”“精准”:
- 超薄瓷贴面:只需要磨掉0.3毫米牙体,尽量保留健康牙齿;
- 数字化印模:用光学扫描做模型,误差比头发丝还细(不到15微米);
- 新一代粘接剂:能同时粘牙釉质和牙本质,粘接力更强(达25MPa),不用分开处理。
修复后怎么护理?
不管做了哪种修复,日常护理要记5点:
- 用软毛牙刷+含硝酸钾的抗敏感牙膏;
- 每3个月找医生把修复体抛抛光,延长使用寿命;
- 别啃硬东西:坚果、骨头之类的,最好切碎了吃;
- 晚上戴定制咬合垫:防止磨牙磨坏修复体;
- 每半年做影像学检查:看看修复体边缘有没有问题。
外伤应急处理要记牢
如果牙龈撕裂、牙齿移位了,赶紧做3件事:
- 冷敷止血:用冰袋隔着毛巾敷患侧脸,每次15分钟歇会儿,别冻着皮肤;
- 临时固定:医生会用牙科专用粘接剂把移位牙齿固定住;
- 用对漱口水:遵医嘱用抗菌漱口水,别自己乱吃抗生素。
提醒:30%的人遇到外伤会乱处理(比如敷不明药膏),可能引发过敏——一定要找有口腔急诊资质的医院!
牙齿不像皮肤,没有“自愈”的本事:牙釉质坏了长不回来,小缺损也不会自己“长好”。不管是磕碰还是小缺口,都要及时找专业牙医,别信“等一等就好了”的误区。修复后做好日常护理,才能让牙齿用得更久。如果遇到外伤,记住应急步骤,赶紧找对医院,别乱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