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是喉咙黏膜的持续性炎症,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总感觉喉咙里卡着东西、老想干咳,还老有黏痰。现在成年人得慢性咽炎的越来越多,尤其是老师、销售人员这些经常用嗓子的群体,发病率更高。对付慢性咽炎,其实可以用“阶梯式”方法,从基础防护到针对性治疗,一步步缓解不适。
基础防护:环境与行为干预
保持咽喉黏膜湿润是最基础的防护。每天要喝够1500-2000ml温水,别喝超过65℃的热饮——高温会损伤咽喉黏膜的保护屏障。如果室内干燥,用加湿器把湿度控制在45%-60%之间,能明显减少喉咙干痒的情况。
职业防护要结合工作特点:老师建议用“40分钟授课+5分钟声带休息”的模式,避免连续用嗓;销售人员可以戴防尘口罩,减少灰尘、冷空气对喉咙的刺激。还要注意,电子烟虽然没有传统烟草的焦油,但产生的气溶胶仍会让喉咙变干,临床观察发现,用电子烟的人咽炎复发风险比传统烟民更高,能戒就尽量戒。
药物治疗:分层管理方案
根据2023版《慢性咽炎诊疗指南》,药物要分轻重使用。轻度症状(偶尔干痒、轻微异物感)可以选含聚维酮碘的局部抗菌制剂,比含薄荷的传统润喉产品杀菌效果更好;中重度症状(喉咙肿痛、异物感明显)可以用含甘草酸二钾的咽喉喷雾,这种成分能直接抗炎,还没有激素的副作用。
中成药要“辨证”用:如果喉咙红肿、舌苔发黄,适合清热利咽的药物(比如含薄荷脑、金银花的);如果喉咙干得厉害、舌苔发白,适合滋阴利咽的(比如含玉竹、石斛的)。注意连续用药别超过2周,症状没缓解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别自行加量或换药用。
雾化治疗:精准给药策略
雾化是把药物变成微米级小颗粒,直接喷到咽喉黏膜上,比吃药更精准。比如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用医生推荐的合适孔径雾化器,能让药物更好地留在喉咙里。治疗时要闭着嘴、用鼻子慢慢呼吸,这样药物能更均匀地沉积在黏膜上。
家庭雾化要重视消毒:每次用完雾化器的咬嘴,必须用75%酒精浸泡消毒,不然容易藏细菌。研究发现,未规范消毒的家用雾化器细菌污染率高,反而会加重喉咙菌群紊乱,让炎症更严重。
辅助护理要点
早上起来可以用37℃的等渗生理盐水冲喉咙——这种盐水和人体体液渗透压差不多,刺激性小,能冲掉喉咙里的黏痰或灰尘。饮食要“个体化”:如果是反流性咽炎(总觉得胃里的东西往上涌、烧喉咙),要少吃酸性食物(比如橘子、醋);如果是干燥型咽炎,可适量吃含硒的食物(比如硒蛋、硒酵母),能增强黏膜抗氧化能力,缓解干痒。
总的来说,慢性咽炎的调理是“持久战”,基础防护是关键,药物和雾化是辅助,辅助护理是补充。平时要注意用嗓习惯(别大声喊)、环境湿度(别太干)、饮食细节(少喝奶茶咖啡),还要少熬夜——熬夜会降低免疫力,让喉咙更容易发炎。如果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越来越重,一定要去耳鼻喉科检查,别自己瞎买润喉糖硬扛。喉咙舒服了,说话、吃饭才会更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