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时像被刀割一样疼,很可能是喉咙在“报警”——喉炎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问题,数据显示超三成的人每年都会受不同程度的喉炎困扰。其实喉炎的常见诱因就四个:病毒细菌感染、用嗓过度、环境刺激、过敏反应。搞清楚这些原因,才能针对性护好喉咙。
感染:急性喉炎的“罪魁祸首”
病毒和细菌“联手”是急性喉炎的主要原因。比如流感病毒通过飞沫钻进喉咙,会直接引发喉部黏膜炎症;如果病毒载量高,黏膜表层细胞还会脱落,这时候链球菌之类的细菌就会“趁虚而入”,附着在受损黏膜上分泌毒素,让黏膜肿得更厉害。现在混合感染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是喉咙疼持续不好,一定要及时就医。
用嗓太多?小心声带“过劳”
老师、主播、销售这类经常说话的人,喉炎概率比普通人高很多——声带就像橡皮筋,总扯着用会产生微创伤,慢慢失去弹性,严重的会得“声带过劳综合征”。想保护声带,不妨试试“20分钟发声+5分钟休息”的模式,再学腹式发声(用肚子发力说话,不是扯着嗓子喊),能大大减轻声带压力。
环境里的“隐形敌人”,别忽视
空气里的小颗粒是喉咙的“隐形杀手”——PM2.5这种小于5微米的颗粒,能直接钻进喉部黏膜,造成物理刺激。研究发现,PM2.5浓度越高,喉炎越容易发作。雾霾天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家里用空气净化器过滤颗粒物,再开加湿器保持湿度(湿度维持在40%-60%最好),让喉咙黏膜保持湿润状态。
过敏发作,喉咙也会“闹脾气”
过敏体质的人碰到花粉、尘螨、宠物毛这些过敏原,喉部的微血管会变得“通透”,黏膜很快就会肿胀发炎。过敏高发季要提前做准备:比如用生理盐水冲鼻子(减少过敏原进入喉部)、家里用空气净化器、尽量少去花粉多的地方,能降低过敏引发喉炎的风险。
喉炎犯了?这样应对最科学
如果吞咽疼超过3天还没好,一定要去医院查喉咙——持续的疼痛可能是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化脓性炎症)。治疗得严格听医生的,一般先做雾化(把药变成雾吸进喉咙)加彻底休息声带;要是没好转,医生会调整方案。平时可以用温盐水漱口(半杯温水加1勺盐,温度别太烫),或者喝蜂蜜水(1岁以上才能喝)润喉,别吃太辣、太烫、太酸的刺激性食物。
预防喉炎,这几招最管用
与其发病了治,不如提前防。试试“三级防护法”:一级防护是物理屏障,比如戴口罩挡病菌、花粉、颗粒;二级防护是日常训练,比如做声带保健操(比如慢慢发“啊”音,或者练习吞咽动作);三级防护是定期检查,经常用嗓的人可以每年查一次喉咙。另外,美国耳鼻喉协会推荐的方法也好用:规律吞咽(时不时咽口水润喉)、定时喝温水、练发声技巧(比如用腹式呼吸代替胸式呼吸),再加上蒸汽吸入(比如对着杯子里的热水吸蒸汽,注意别烫着),能帮喉咙保持健康。
喉炎虽然常见,但只要搞清楚诱因、做好防护,就能让喉咙少“报警”。记住:喉咙的健康藏在每一次用嗓、每一次呼吸、每一口食物里——少扯着嗓子喊、雾霾天戴口罩、过敏季避过敏原,才能让喉咙一直“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