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突然转不动、疼得厉害,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急性颈部扭伤,大多是睡歪了脖子或者颈部肌肉超负荷导致的。只要处理规范,大多数人72小时内就能明显缓解症状。
物理治疗:缓解痉挛的第一步
疼起来时,先试试局部热敷——用40℃左右的热毛巾敷在颈后,每次15分钟,一天3-4次,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控制温度,别太烫以免烫伤皮肤。
如果要做专业物理治疗,一定要选有康复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治疗师会用揉、滚、拿等手法松解紧张的肌肉,结合低频电刺激的综合方案,止痛效果会更好。针灸得找有中医执业资格的医师操作,别自行尝试。
药物辅助:只用外用的,别乱吃药
如果局部疼得厉害,可以用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外用药物——先看包装上有没有“国药准字”标识,点涂在疼痛部位轻轻揉开,帮助药物吸收。有些新型缓释贴剂能维持药效6-8小时,不用频繁更换。
特别提醒:别自己吃布洛芬这类口服抗炎药,容易刺激肠胃。用外用药物前最好咨询药师,遵循“最小有效量”原则。
姿势矫正:改掉坏姿势,阻断复发
枕头高度要符合颈椎生理曲度——仰卧时,头和躯干要保持水平;侧卧时,枕头高度得和单侧肩宽差不多。选支撑性好的记忆棉枕或波浪形护颈枕,能维持颈椎自然弯度。
办公族可以试试“20-20-20法则”:每工作20分钟,抬头看6米外的物体20秒。玩手机时把屏幕举到与视线平齐,别低头勾脖子;电脑显示器顶端要和眼睛水平,避免颈部前倾。
功能训练:疼减轻后,练出稳定性
疼痛缓解后,慢慢开始康复训练。先练颈椎活动度:用下巴缓慢在空中写“米”字,每个方向重复5次。进阶可以做抗阻练习:把毛巾卷放在枕后,双手抵住毛巾慢慢发力,保持10秒再放松,重复10组。
就医指征:这些信号要警惕
出现以下情况赶紧去医院:疼痛超过72小时没缓解;胳膊有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头晕、恶心;脖子还是转不动。40岁以上第一次发作的患者,建议做颈椎影像学检查。
预防:平时练一练,少遭罪
每周做2-3次颈部肌肉强化训练。睡前可以做5分钟放松:仰卧时用后脑勺轻压枕头,保持5秒再放松,重复10次,能降低夜间肌肉痉挛的风险。
总的来说,急性颈部扭伤只要处理及时、方法对,恢复很快。平时注意姿势调整和肌肉锻炼,就能减少复发的可能。